〈分析〉中國內陸崛起 全球經濟希望所繫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挽救全球經濟戰役的最前線,現下已移到了中國內陸。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動能從沿海向內陸移動,內陸重要城市從蠻荒地區躍升為消費中心,當地中產階級也以大把鈔票購買本國或進口商品,儼然成為挽救這波經濟危機的救星。
這些地區包括了像西安、成都,以及重慶等內陸城市。兵馬俑的故鄉西安,過去數10年來與沿海城市相較,無論是資訊或經濟成長都落後了一大截。不過,今日西安面臨著一場錢潮帶來的新生洗禮,當地居民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進行消費。
西安當地官員預估,該城市2009經濟成長率可達13.5%,遠高過中國整體預估成長率8%。
正是這股消費力讓中國在經濟危機中只受了點輕傷,並無大礙。
中國下一波經濟躍升的動力,來自內需市場。
中國長期以來仰賴外銷和投資帶動成長,為平衡經濟發展,內需市場的消費力原本就是必要的。經濟轉型,不只能幫助中國本身,也能透過降低龐大貿易與經常帳盈餘來穩定全球經濟。
加上此時,全球最大消費國美國,受到經濟打擊而削減消費,中國自身的消費力就益發重要。
為確保中國經濟能繼續朝成長邁進,中國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只好接受徵召,登上全球經濟的火線。
不過,真正關鍵的地區不在那些製造外銷商品的一級城市如上海,而是像西安這類內陸的省級城市。
西安的外銷貿易額約是該城GDP的18%,不過上海的外貿總額卻是它GDP的1.6倍。這表示西安是藉著自身的消費力,而非外銷貿易而發展。
西安市長陳寶根表示,內需市場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力。
中國幅員廣大,長期以來內陸地區自絕於國際經濟外,與沿海城市的繁榮進步有明顯落差。為縮小差距,北京政府 9年前開始大舉在內陸地區興建高速公路、機場等。
美國銀行/美林的經濟學家Ting Lu說,中國的成長正逐漸轉移到內部。該公司研究資料顯示,2009年上半年中國西部省份的GDP年增率為9.3%,東部則是 6.5%,而且情況將會持續。
此外,隨著沿海地區地價、工資成本大幅提高,許多中國甚至國際企業都選擇將工廠移往內陸。內移的動作,也顯示企業對內需市場愈來愈重視。
10月份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廠Applied Materials(AMAT-US;應用材料) ,在西安設立了太陽能研究中心,就是看好當地需求。該公司太陽能部門總裁Charles Gay說,中國市場龐大,「我們的太陽能事業在這裡發展會比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來得快。」
新的投資計畫和發展,為西安人民帶來了財富與繁榮。該區人均GDP在2001年到2008 年這段期間增加了150%,來到3800美元(仍遠遠落後上海人民的10500美元)。
西安市民收入增加後,在花費上自然也跟著大方起來。該區今年前9 個月的零售銷售額年增率為19%,較中國整體的14.8%強勁。
陳寶根表示,西安已經來到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收入增加只是起點,他代表人民有能力買房及買車。
然而,要繼續推動內陸城市的改變,中國政府還必須更進一步。
儘管平衡中國內外銷經濟動能的因素,正逐漸在西安等城市發酵,旦倘若想要有真正的效益,具體的改革是必要的。
目前中國經濟仍然過度依賴投資與政府公共建設,民間消費效益不大。事實上,消費力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反而更為弱勢,2008年民間消費佔GDP的比例從2000年的46 ﹪下滑到35 ﹪。
另一項隱憂則是,中國政府推出的刺激方案如:退稅、家電下鄉等一旦結束,經濟成長是否就會跟著消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