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住建部官員:中國城市建設需提高宜居水平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11月23日 13:29

住建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指出,中國城市建設仍面臨交通擁堵、空氣質量不盡人意等問題,需要提高宜居水平。

據中新社11月23日報道,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23日在上海松江舉辦的「城市發展與綠色經濟」世博論壇上指出,儘管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城市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仍面臨交通擁堵、空氣質量不盡人意等問題,中國城市的建設需要提高宜居的水平。

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徐宗威稱,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城市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中國的城市建設為中國大規模的人口轉移提供了城市空間;為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提供了設施支撐;為中國六億居民提供基本的市政公共服務;為六億居民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障。他同時指出,中國城市建設的成就背後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城市交通的擁堵、空氣和環境質量不盡人意,人際關係淡漠、人與自然關係的疏遠。他表示,中國城市的建設需要提高宜居的水平。

他指出,中國城市建築取得成就得益於中國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包括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的土地制度的國有制度;中國的行政體制;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等都助力了中國當前的城市建築成就。

他認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需要創造宜居的城市空間。從城市功能而言,宜居功能、生活功能應是最主要的功能,伴隨城市發展始末。但近代以來,城市的生活功能被淡化。以城市的建築密度為例,中國居住的密度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等世界上與中國相關情況相仿的國家,紛紛走了中、低密度的住宅發展模式,中國需控制住宅密度來提高宜居水平。

傳承中國建築文化精髓

城市的建築文化問題,中國的城市建築文化遺存已經很少,但反觀中國五千年輝煌歷史,曾爭相綻放過一批建築奇葩。這位官員表示,中國建築文化非常有特色,但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在傳承中國建築文化上面臨尷尬境地,包括資源環境的尷尬,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特徵、形式的傳承需要大量的資源,但現今面臨資源緊張; 市場機制帶來的尷尬,現在的市場經濟體系已建立起來,開發商控制成本,爭取利益最大化,傳承中國文化會增加成本;此外,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建築、國外簡約、現代的設計理念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是堅持改革開放還是傳統,審美面臨尷尬。

對於如何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他認為,對歷史建築、遺產建築一定要按照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規嚴格保護,不能再拆、遷、改。新的建築上,重點傳承中國建築文化的思想精髓:要傳承其以人為本的精神,充分考慮人的健康、生活、需要;因地制宜;傳承其講究秩序,加強規劃;崇尚節儉。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