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員工遭拘 源自全球圍堵中國對外發展 惡性循環幾時罷休?
鉅亨網謝鈺鳳 外電報導
中國大陸愈受到西方政府不公平貿易或外國企業的敵對行為等攻擊,似乎愈熱衷於蔑視他們。在 7 月 5日拘留的 4 名力拓(Rio Tinto Group;RTP-US)員工一事,已將這項議題升高到另一個新水平。似乎中國政府正在不斷提高賭注,預期此舉挑起戰事的意味,更勝過姑息放任。
中國大陸在 2008 年 8 月成立了反壟斷法,此舉可能在形式上會更透明,並與商業實務一致,最終可能會讓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更有信心。
也許中國本身對於投訴有正當理由,來處理經常受到的批評。這些批評不僅是出口障礙,還有位處中國的公司想進行『戰略』性海外併購時,所面對的限制。
然而,令銀行家和律師震驚的是,今年 3 月中國商務部拒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外資收購。可口可樂(Coca-Cola Co.;KO-US) 以 240 萬美元收購匯源果汁,早在 2008 年 9 月就傳出該公司有意收購。
根據《BusinessWeek》報導,大陸商務部擔心中國在轉向海外投資的時候,是否會依據公平的比賽規則。畢竟全球經濟衰退已招來許多國家的指控案件增加,加上保護主義的索賠升溫,因此維護中國工作機會,支持國內產業和保護出口商,已成為當務之急。
再談到最近的反壟斷法,商務部表面規定不允許可口可樂競爭,認為該公司可能會透過合併銷售果汁飲料的方式,濫用中國碳酸飲料市場的主導地位,而且中國規模較小的非酒精飲料生產商也將因此遭受衝擊。
但是,評論家認為收購被拒絕是基於國家利益的理由。當然,根據網路聊天室的討論情況,這件擬議中的併購案,似乎不受歡迎,許多中國民眾和飲料生產商遊說政府拒絕處理。
或許拒絕收購是中國為了回報過去遭到阻攔的舉動,為了回應 2005 年美國政府阻撓中國海洋石油(中海油,CNOOC;00883-HK)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Unocal;UCL-US)。即便如此,主要因素和輿論有關。
看來很明顯,中國必須說服潛在的海外投資者,中國商業法律制度存在獨立性。到目前為止,可口可樂的併購案,是商務部唯一根據反壟斷法,而拒絕的外國併購案。
根據市調公司 Dealogic 表示,去(2008)年中國有 938 件內部併購交易,價值 430 億美元,而 2007年相同數量的交易價值約 380 億美元,大幅超過 2004年的 170 億美元。但是,境外併購交易都展現出更大幅的價值提升:在 2008 年有 241 件交易,價值 504億美元,相較 2007 年,有 172 件交易價值 254 億,而 2004 年僅 71 件交易,價值 40 億美元。
這些數字顯示,中國難以抵抗外來投資,但可能會更偏向規模較小的投資案。今年,已有 320 件入境交易,而境外併購僅 116 件。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表示中國的反壟斷法可能影響非中國的交易,對中國市場造成衝擊。去 (2008) 年11 月,商務部通過英博集團 (InBev NV;INB-BE) 收購安海斯(Anheuser-Busch Co.;BUD-US)一案,但提出多項條件限制集團合併的自由,避免提高它在中國的市場地位。
今年 6 月,中國表示,如果力拓與必和必拓的合資企業收入達到一定金額,將根據中國反壟斷法對該公司採取行動。反壟斷法規定,新的合資公司在全球的收入超過 100 億人民幣(約合14.7億美元),且在中國的收入超過 20 億元人民幣,則企業合併前需通過中國政府批准。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必和必拓在中國的收入是 117 億美元,而力拓的財報,顯示頂線(top-line) 收入為 108 億美元。
與此同時,力拓在 6 月 5 日拒絕一項投資中國鋁業(Chinalco;US-ACH;2600-HK)195 億美元的提案,而決定實行中國政府贊成的提議。必和必拓支付力拓580 億美元成立一個合資公司,運作澳大利亞這 2 家公司的鐵礦砂資源。澳大利亞輿論界一直敵視這項決議。
然而,重要的是分辨來自於法規管理者,還是來自公眾噪音的干預。舉例來說,12 個澳大利亞的政府組織裡有 11 個贊成中國鋁業與力拓的交易,人們也預期最後 1 個政府組織─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也會同意。然而,政治和媒體的言論將注意力帶離了這點。最後,力拓拒絕投資中鋁的計劃,不是基於保護主義的舉動,只是股東們做了不同的選擇。
各國政府在經濟衰退時,往往面臨意見分歧的局面,一方面他們需要外國投資,另一方面,又希望社會和平。但是國家們並沒有太嚮往自由貿易主義,國內工作機會存在減少的風險,中國已採取許多的防護措施避免此種情況,它的貿易競爭對手將這些措施視為公開的保護主義。
今年以來,中國停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匯率政策,且採取各種措施來幫助出口商。除此之外,從去年 8月起,中國政府提高出口退稅率達 7 倍,並提供寬鬆的貸款來幫助企業貿易融資,甚至提供更多的補貼支付他們出國參展的旅費,在世界的貿易展裡推廣該國產品。
中國大陸 6 月 4 日宣佈『愛用中國貨』的政策,提出 4 兆人民幣(5800 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它的貿易夥伴認為這是可疑的貿易做法。畢竟中國政府機構購買進口商品是合法的,因為中國尚未簽署關於政府採購方面,防止貿易保護主義的全球協議。
此外,一些分析家認為,中國製造系統的外包結構,代表的是「愛用中國貨」政策沒什麼效果。
但美國和歐盟抱怨用於化學品和金屬工業的原料,出口配額和關稅有利於中國當地生產者,卻犠牲美國和歐盟,因而要求由世界貿易組織(WTO)處理這項議題。另外,澳洲對於中國鋁業製造商,低於市場價格傾銷一事展開調查。
截至 6 月底,中國不僅否認貿易保護主義的指控,還有非法貿易的補貼,它還進行反擊。它要求 WTO對美國限制中國家禽產品的進口進行審查。起源於2004 年爆發禽流感疫情後,美國和中國互相禁止對方家禽進口,但中國隨後解除了禁令。中國還自行發展反傾銷調查,調查來自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尼和紐西蘭進口的甲醇。
今年 7 月初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對於美國打算針對沒有碳排放上限國家的進口產品課徵碳稅一事,提出抗議。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 (Yao Jian) 表示,「這些發達國家對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的提案,違反了WTO 的基本原則,這是打著環保旗號的貿易保護主義。」
看到中國以受害者自居,似乎有點奇怪。但是,如果西方處理力拓人員拘禁一事,採用的方法是封鎖中國對外投資。那麼,此舉很可能成為政府越來越常見的處理態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