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專家擔憂價格上調過快可能引發新一輪通脹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參考報)


近期發改委「定調」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傳聞,再次把能源資源價格改革推向了輿論高點。日前,中國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時透露,目前發改委關於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具體方案仍在討論中,討論完成後會盡快上交國務院批准。這表明天然氣價改已進入攻堅期。

儘管未透露最終出台的時間,但楊建紅表示,作為油氣供應商,中石油希望此次定價機制能夠在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完工之前出台,最遲不超過2012年。記者隨後連線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均拒絕置評。

對於此次定價機制改革的內容,楊建紅表示,此次改革將著眼於平衡供應商和消費者利益,原來由國家指導出廠價和管輸價,地方政府定價終端價格的模式暫時不會改變。

但是對於推行天然氣「混合定價」即根據進口天然氣和國產天然氣的權重比進行定價的新模式,目前對進口天然氣應占比重的問題仍存爭論。「中國天然氣市場處於一個由起步期到發展期的過渡階段,為了保證氣源的多元化,應當在衡量國際市場價格的基礎上鼓勵進口,擴大氣源。」楊建紅表示。


楊建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一旦天然氣價格改革開始實行,國內價格也不會馬上和國際市場價格接軌,價格將會平衡消費者和供應商利益進行適度的調整。

中石油相關人士也表示,作為供應商,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也確實能夠消化進口氣的成本,改變目前國內外價格倒掛的境地。但是實際上,供應商更關注的是一個明確的、具有可執行性的定價機制。

天然氣價改無疑令能源資源產品價格上漲信號更為明顯。10月份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復甦進程的確立,新一輪的能源資源產品價格上漲浪潮已經拉開了序幕。除天然氣外,各地啟動新一輪水價上漲,蘭州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從11月起每立方米上調0.3元,北京、銀川、哈爾濱等城市也開始醞釀提價。而另一大產品「電」,也傳出了國家發改委日前已就銷售電價調整方案與各省開展商討工作的消息,此次終端銷售電價的平均上調幅度預計將在每度2分錢左右。

但是,專家稱,現階段進行大規模的能源資源價格改革,似乎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今年年初,2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6%,開始負增長。隨後數個月,中國經濟一直面臨著通貨緊縮的風險。直到7月份達到本輪最低的同比下降1.8%。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進行公共品漲價,不但可以減小漲價的阻力,還將對我國物價回升有所助益。

有專家表示擔憂,一旦大規模價格改革實施,勢必引起多種能源資源類產品價格大幅度漲價。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瞭解,2009年居住類在CPI中的比重為14.69%。其中,水費、電費、液化石油氣、管道燃氣、其他燃料五項佔居住類比重的40.8%。

以此計算,公共品在CPI中的比重約為5.99%,高於豬肉在CPI中為3.03%的比重。因此,如果上輪通貨膨脹引發的主因是豬肉漲價,那麼現在一個比豬肉對CPI影響更大的公共產品的集體大幅漲價,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推動國內通貨膨脹。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