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A股投資新底牌:尋找穿越週期的力量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報)


由流動性主導的A股七個月的上漲行情開始轉向。

自8月5日以來,8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下跌超過400點,快速逼近3000點大關,滬深300指數更是出現了7連陰。

7月底,本報就曾警示「8月時間窗口」即將來臨,眾多因素構成合力,信貸數據回落,通貨膨脹預期降低,上市公司半年報預期不高等等。這一輪行情因流動性而起,現在正在因流動性而回落。

「本輪行情第一次爆發階段可能已經結束,需要時間累積下一次爆發行情。」中信建投資產管理部的一位人士稱。敏感的投資者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方向,私募基金上海重陽投資公司的李旭利認為,到了該要尋找那些能夠穿越整個經濟調整週期的行業和公司了。


8月是轉折點嗎?即使不是A股市場的轉折點,也將會是機構投資思維的轉折點。

恢復性上漲行情結束

8月5日晚,央行發佈貨幣報告,首次提出要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動態微調」,雖然後來央行多次強調貨幣政策不變,但是「高處不勝寒」的A股依然敏感的對這一宏觀信號作出了反應。

經歷了一番番輪動上漲之後,信貸數據回落、投資增速回落、房地產投資可持續性受到質疑,機構投資者們也一改前期一致看多的論調,陷入模糊與爭論之中。當流動性推動漸弱之時,調整似乎不可避免。

重陽投資在其投資策略中解讀為,今年連續7個月的上漲是對去年暴跌的修復,此輪調整標誌著,這個修復已基本完成。

上半年以來,基建、房地產、煤炭、有色各板塊輪番上漲,在投資的帶動下,資金更多青睞於這些行業。但是到了後期,很多股票的股價已經超過當年6000點的水平,「最後那些想賺大錢的人只想把泡沫吹得更大,完全不計風險。」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稱。

其實,雖然市場上很多機構依然在唱多,但是大資金已經先行開始撤離。8月7日下午,市場上傳言,中國平安當日大筆贖回基金超過50億元。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稱,7月末開始其所在公司就開始小幅減倉。雖然基金經理依然在新基金髮行上高調唱多,但減倉已成暗湧,不少QFII也早已陸續在減倉A股。

8月12日出爐的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進一步為調整提供了理由。

7月新增貸款僅3559億元,環比6月大幅下降近8成,顯然給市場造成巨大心理壓力,更重要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地產投資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不升反降。

嘉實基金一位投研人員表示,信貸數據的下降已算預期之內,而投資增速的下降普遍低於預期。上半年政府和銀行的貸款暴增,下半年不可能再有這麼猛的勢頭,然而民間投資沒有大量跟進,投資增速下降勢在必然。

深層次的擔憂是企業經營效益的改善沒有那麼快,因此民間投資不願意做資本支出,而未來基建投資不可能持續高增長,房地產投資沖高回落能否持續是個問題。泰達荷銀基金等一些機構甚至開始擔心:經濟W型復甦態勢初現。

就在8月12日,大盤連續第7天下跌重挫152點時,本報瞭解到,上海一些大型基金公司依然在減倉。統計數據顯示,12日深滬兩市合計流出資金213.36億元,其中機構資金淨流出83.31億元,散戶資金淨流出130.05億元,至13日,A股市場內資金已經連續8個交易日淨流出。

中信建投資管部一位人士認為,「綜合考慮宏觀經濟仍處於復甦初期,存款活期化的顯著趨勢,市場震盪回升的趨勢並不會發生改變,但只有在累計的賺錢效應再次發生聚變的時候才可能重新出現爆發行情。」

重陽投資那位人士也對更長一段時間內的股市表示樂觀,儘管流動性在縮減,但與去年比資金面依然寬裕,而基本面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市場也不可能再次出現一個單邊下跌行情,因此此輪調整的幅度不會太大,而接下來市場的波動幅度也會逐步收窄。

A股投資新思維

8月13日,在招商銀行等銀行股九連陰之後,在建設銀行下午突然快速上漲的帶動下,銀行股總算沒有十天全陰,但這阻擋不了整個大盤的趨勢,至上周收盤時,大盤已經跌至3046點。

北京一些基金公司依然在買入房地產,但是深圳的公司已經在逐步降低房地產的配置,從超配降到標配。

「今年以來A股的上漲行情被看做2008年經濟調整期系統性下跌的修復,目前,中國經濟依然處於調整轉型期,依然要在這個背景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重陽投資提出了自己的最新策略。

據本報瞭解,原明星基金經理李旭利加盟重陽投資後,正在制定投資策略。在當前的形勢下,李旭利認為,上半年整個市場的主流資金都在尋找彈性高的股票,目前這些股票的反彈修復已基本完成,接下來應該去尋找一些穿越整個調整週期的行業。他們明確表示尤其關注消費零售服務業。

機構們,上半年「看著宏觀數據」炒股的思路,將逐漸轉化為挖掘個股的業績發現。在投資拉動逐漸減弱的背景下,要穿越漫長的經濟低迷期,那些上半年被冷落的行業重新回到了投資者的視野。

長遠來看 「出口-投資導向型增長模式」急需改變,提升消費貢獻比例將是一項長期工作,國泰君安8月份的一份報告中提到,A股的總市值曾經在2008年1月達到4.7萬億美元的規模,並一舉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事實上,中國石油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中國在全球金融行業的前十中佔據四席,中國移動也是傲視通信行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依靠龐大的中國市場躋身前二十,但現在在所有消費類(包括消費產品和服務)公司中,最大的中國公司是貴州茅台,市值215億美元,僅名列第67位。

這背後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成長爆發力。李旭利認為,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國民財富總量已上了一個很大的台階,居民財富的釋放會集中在兩個領域:一個是消費領域,一個是投資(包括理財)領域。

「前者的潛力不容低估,如果中國的內需能夠拉動起來,依賴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或許未來會多出現一些市值上千億甚至大幾千億的中國消費類公司。」李旭利說這類投資機會的出現會貫穿整個經濟調整週期,「受益於內需或技術進步、所處的行業能夠穿越本次經濟低迷期。」

不可能有永遠的流動性支撐,一些券商和基金也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要回歸「發現業績提升」。光大證券、中金公司等券商也在重點推薦消費品行業股票。

在經過一輪瘋狂之後,受損的股票們已經基本修復,市場正再次回歸到理性投資的正常平靜軌道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