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不妨與小貸公司"聯姻"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幾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在造就為“三農”和其他小客戶服務的銀行機構方面出臺了許多措施。2006年12月下旬,銀監會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的準入政策,允許在農村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貸款公司等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006年末,又批準成立專門做小客戶尤其“三農”業務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2008年5月,還開放了由“自然人、企業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發起組建的小額貸款公司;不久前,央行又將小額貸款公司劃入金融機構范圍。
郵政儲蓄銀行是上述各類機構中惟一的大型銀行機構,它具有三大優勢。一是資金優勢。2009年6月末,資產總額2.44萬億元,存款余額2.41萬億元,規模名列全國商業銀行中的第五位。二是營業網點優勢。三是結算優勢。正是由于郵儲銀行的網點眾多、遍布城鄉、貼近農戶,因而國家有關部門確定,郵政儲蓄銀行要主要面向“三農”和其他小客戶。這個“定位”一旦兌現十分有助于緩解“三農”和其他小客戶的“融資難”問題。然而,要貫徹落實這個“定位”既不容易、也不順利。例如2009年6月末,郵儲銀行的存款余額為24069億元,按《商業銀行法》規定,存貸比允許達到75%,但是實際上貸款余額僅為4872億元,“放空”的資金多達13000多億元。個中主要原因,首先,新成立的郵儲銀行嚴重缺乏向小客戶放貸款的技術、經驗、人才,存在“信息不對稱”難題。其次,郵政儲蓄銀行畢竟是全國性的大銀行,組織體系龐大,決策鏈長,靈活性差,在與農戶和其他小客戶打交道時存在許多“不適應”。
綜上,不難發現,如何促使郵儲銀行的巨額信貸資金真正回流縣域,流向“三農”、流向個體工商戶、小企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成為促使郵儲銀行健康發展以及改善對“三農”和其他小客戶的金融服務的重要關鍵。出路何在?筆者首先看到了資金狀況與郵儲銀行恰恰相反的小額貸款公司。
小額貸款公司由于“草根性”較強,又直接歸省區政府管理,因而發展速度甚快。目前全國應有1000家左右,資本金額估計超過800億元、甚至1000億元。并且,絕大多數小額貸款公司都經營得相當不錯。比如在浙江,小額貸款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都比較規范、完善,貸款基本上都投向小微企業和“三農”,戶均貸款金額為70余萬元,70%以上的貸款都在100萬元以下,利率均不超過基準利率的4倍,風險控制良好,不良貸款很少。但是,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中也存在兩大“瓶頸”。一是資金“瓶頸”。由于“只貸不存”,往往開業后半年左右,便無錢可貸。二是前途“瓶頸”。廣大民營企業基本上都是沖著小額貸款公司今后能夠改組為村鎮銀行而來。而現在,銀監會已規定,只有引入一家銀行作為主發起人,小額貸款公司才能改組為村鎮銀行。因此,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就無法改組為銀行;而要控股的民營企業讓出控股股東地位,又很不情愿,小額貸款公司變得進退兩難。
針對上述情況,讓郵儲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聯姻”,不失為上佳選擇。具體做法主要是:
第一,經得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允許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實際上“變身”為依賴郵政儲蓄銀行供給信貸資金的小額信貸銀行。
第二,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郵政儲蓄銀行與經過甄別的“三好”小額貸款公司逐個簽訂合作協議:要求小額貸款公司將其賬戶及其貸款客戶的賬戶,都開在郵政儲蓄銀行,并且接受郵儲銀行的監督;郵政儲蓄銀行還可以向小額貸款公司申請不超過資本凈額5倍的融資;并且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一切可能的業務合作。
第三,省級政府承諾,對轄區內因“聯姻”而帶來的金融風險承擔最終處置責任。
“聯姻”后,小額貸款公司就成了“郵政儲蓄銀行集團公司”的“松散層”企業。
在郵儲銀行方面,首先,信貸資金有了良好出路。由于今后小額貸款公司還有很大的發展余地,因而融資總額也還將會有大幅度的上升。其次,將大大促進自身優勢的發揮和經營規模的拓展。“聯姻”后,由于貸款企業的賬戶開設在郵儲銀行,因而企業存款勢必快速上升,比重迅速擴大,進而加快存款規模的增長。同時,由于大量企業賬戶的開設,網絡優勢、結算優勢也勢必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揮。
對于小額貸款公司來說,一方面,可以因此而基本上擺脫“無錢可貸”的窘境,同時由于資金成本下降了,進而貸款利率也將有較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將獲得良好的發展前途。因為,“聯姻”使得小額貸款公司實際上成為依附于郵政儲蓄銀行的專門發放小額貸款的“信貸銀行”,不僅不再有“無錢可貸”之憂,而且也不必受“吸存難”、“結算難”之苦。與此同時,只要妥善經營、效益良好,那么,隨著“資本凈額”的不斷增加,貸款規模就可以不斷擴大;進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專業信貸銀行”。
兩者“聯姻”的金融風險不大,是可以控制與防范的。一方面,其杠桿率不高。融資的杠桿率暫定為5倍,資本充足率將在20%以上,這顯然是很“安全”的。另一方面,監督可以做到有效。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及其貸款客戶的賬戶均在郵儲銀行,因此監督方便。此外,還有相關銀行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聯姻”還將帶來其他多方面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其一,大量的信貸資金可以大大地緩解“三農”及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進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社會和諧、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其二,使得郵儲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進而將有效地促進我國金融體系的整合、完善與健康發展。其三,將進一步暢通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渠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