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推進結構性減稅 刺激經濟促民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央財政部提出今年將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各界認為這是刺激經濟以及促進民生的重要手段,應該進一步落實到位。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戴柏華3月8日表示,2012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今年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減輕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帶動就業和創業,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第二,繼續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和調整稅率結構。對蔬菜的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第三,穩步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第四,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征稅試點范圍,出臺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第五,通過實施較低進口暫定稅率等方式,鼓勵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要求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國內緊缺的重要能源、資源、原材料等產品的進口。
對于民眾最為關心的落實最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3月9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指出,立法工作繼續加強。修改制定一批重要法律。常委會通過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將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二是將工薪所得稅率由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擴大了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并將第一級稅率由5%降至3%。這次修改進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稅負,適當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稅負。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下一步要加快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更好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社會各界對于這一最新消息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王明輝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結構性減稅”是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作為國家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結構性減稅對于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和促進經濟轉型等具有重要的意義。王明輝建議,一是不要把結構性減稅作為一項臨時性工作,它應該是一項基本的長期的財政政策。二是制定結構性減稅的路徑圖和時間表。“現在還是太泛,太概念化,應該把結構性減稅的路徑圖和時間表具體到量化標準。切實減輕企業和公眾的稅務負擔,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中國稅負過重’等等說法了。”
對于‘中國稅負過重’的說法,目前階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曉在《以結構性減稅過冬》一文中表示,2007年,OECD美洲國家平均宏觀稅負為27%左右,而OECD歐洲國家平均為37%左右,發展中國家平均為25%左右。從分類國家的平均值比較來看,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并不高,但從單個國家的比較來看,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高于印度、越南,與墨西哥、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持平,與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的稅負水平越來越接近。
趙曉在文中指出,考慮到今后幾年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如果政府還不下定決心真正推行結構性減稅政策,那么,累進性的稅率機制將會在未來幾年內,把我國宏觀稅負水平推高到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邊緣。要真正發揮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作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對民生消費減稅,對奢侈消費增稅;第二,對壟斷大型企業增稅,對中小型企業減稅;第三,對低碳經濟減稅,對高投入高污染企業增稅;第四,對高技術產品減稅,對粗放式發展增稅。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騰訊微博中呼吁減稅一萬億,支持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擴大生產和消費。面對網友“減少稅收的本質出發點是什么”的疑問,周天勇表示,減少稅收,主要目的是減輕小微企業和制造業的負擔,已經非常迫切。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也認為,在現階段,減稅的理由遠遠多于增稅的理由,但稅改需要智慧與技巧。劉尚希首先指出了目前積極財政政策強調的結構性減稅和以往的減稅不同之處,“結構性減稅在2008年就開始了,如兩稅合并、增值稅生產型轉向消費型、提高小微企業的起征點、工薪所得免征額提高到3500元等,都是結構性減稅。現在結構性減稅包含了稅制改革的減稅,如營改增,也有選擇性的給予優惠,如小微企業。”
由此可見,無論對企業還是民眾,結構性減稅都能帶來眾多益處,是刺激經濟促民生的重要手段。中央財政不僅需要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也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將政策落實到位。
(王洋 綜合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