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棉花瘋狂上漲 市場風險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慶節前后,棉花期貨上演跌停漲停行情,國際棉價則達到15年來新高。新棉上市不暢、國際市場出口緊張等引發市場供應擔憂,國內棉價達到22000元/噸以上。但新棉上市壓力、政策調控以及多頭獲利了解將會給市場帶來壓力,預計棉花期貨將進入高位回調走勢。

2009年美國、中國棉花減產導致供應緊張,庫存縮減、紡織業出口回升,消費剛性推動棉花價格大幅上漲。從2008年11月份開始,棉花價格持續上漲,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期貨價格從10000元/噸上漲到20000元/噸,上漲了一倍多,隨著價格的急劇上漲,棉花市場風險也與日俱增。

根據10月份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供需報告顯示,2010/2011年度美國棉產量較上年度增加145萬噸,增幅為54%;印度棉產量增加60萬噸,增加12%;全球棉花產量增量達330萬噸,增加15%。

2009年中國棉花產量696萬噸,減少102萬噸;2010年中國棉花產量685萬噸,產量繼續下降10萬噸。2010年中國棉花產量連續兩年減產,因低溫天氣播種期推遲、生長期低溫降雨天氣影響了棉花生長發育,減產則導致市場的供應擔憂加劇。


9月末,國內新棉開始陸續上市,棉農看漲惜售心理較重。國慶期間,山東德州籽棉收購價基本穩定,平均5.20元/斤左右。據反映,當地2010年受8月連續強降雨影響,棉花品質下降,衣分偏低,普遍在37%左右,比往年低2個百分點左右。

按目前收購價計算,皮棉成本達到23600元/噸,加工后銷往江蘇張家港一帶為24000元/噸上下,棉花收購加工隨銷售并無多少盈利。現在棉價居高,棉企自感風險很大,收購積極性不是很高,當地2010年棉花減產幅度較大,棉農惜售心理嚴重,多觀望,實際交售較少。

隨著天氣轉冷,市場即將迎來秋冬季產品銷售旺季,作為棉花下游的重要產品——棉紗價格從8月份以來持續下滑,比7月份每噸下降了1000元左右,原料價格的堅挺和產品價格的回落正逐漸壓縮紡織企業利潤空間。

自從8月上旬國儲局決定向市場投放60萬噸儲備棉以來,截至9月28日,儲備棉累計投放62.1萬噸,實際成交611600噸,成交率99.8%,完成了投放計劃的61%。9月28日儲備棉拍賣價格21514元/噸,較此前一日低262元,折328級成交價為22038元/噸,下滑336元。

隨著棉花價格持續走高,為了穩定國內市場,保證紡織企業用棉需求,有關部門決定,在前期投放60萬噸國儲棉的基礎上,繼續通過競拍方式投放40萬噸國儲棉,國儲拋棉將緩解現貨市場供應緊張程度。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