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息背景下的流動性過剩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自8月以來,A股表現始終落後於外圍市場和歐美股市,全球股市新高迭創,而A股卻未曾跨越8月初3478點的高度。基於中國經濟領先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提,以及熱錢流動再度青睞新興市場經濟體,今年歲末至明年春季,A股具備了補漲的潛力。
11月7日在蘇格蘭閉幕的G20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再度重申將在經濟復甦狀況穩定下來之前繼續執行刺激政策。這一舉動提前終結了美元反彈步驟,刺激外圍市場集體飆升。其中對A股人氣影響頗大的道指和恆指更是創出新高。道指創新高意味著經濟復甦越曲折越延緩刺激政策退出的週期,而恆指創新高則意味著刺激政策分歧越大越刺激熱錢流向匯率趨升地區。
類似二季度中國經濟數據見底之後,外貿數據仍是經濟復甦的軟肋,三季度美國經濟數據見底之後,失業率無疑是其經濟復甦的軟肋。10月美國失業率突破10%創出了歷史新高,但這反而成為上周美股V型逆轉的契機,因為失業率是滯後數據,而且正因為失業率數據高企反過來促使美國的刺激政策難言退市。巴菲特2008年歲末入市抄底僅動用了一半的現金儲備,而上周卻開始砸鍋賣鐵傾囊投入鐵路股,賭的就是美國經濟的復甦。因此,巴菲特的投資精髓不僅是逆向思維的價值策略,同樣深諳政策之道,經濟復甦越曲折則刺激政策退市越晚。
另外,除了美國、英國和法國在G20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堅持刺激政策不退市的觀點之外,其餘國家或多或少都因擔憂資產價格膨脹,而有意盡早結束刺激政策。也就是說,這些國家都有著加息期望,在美聯儲啟動加息美元重新走強前,熱錢無疑會青睞貨幣有加息預期的國家。中國香港地區樓市和股市表現就是一個縮影。
目前香港地區的房價幾乎已是全球之冠,而港股上半年以來表現遠遠超過A股。民生銀行H股發行定價超過了目前A股價格,而中國太保也準備重啟H股上市,都重現2006年之前H股定價倒逼A股特徵。這會刺激歲末A股的補漲效應,因為中國石油、中國神華這些價格窪地藍籌股價格仍低於其IPO發行價。
最後從巴菲特和QFII的選股思路中可看出,政策扶持和產業脫困是密不可分的,巴菲特選擇鐵路股大背景看重的美國經濟復甦,小環境則是青睞鐵路運輸業天然的低碳經濟特徵。而上半年QFII青睞汽車,三季度增倉家電股,選股思路與巴菲特如出一轍,經濟復甦+政府補貼,而今年港股中漲幅最大的板塊也是家電股——創維股價幾乎漲了20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