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光科學PK谷歌 臨近空間技術商業化待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30 08:04


每經記者 孫宇婷

國信證券在一篇針對臨近空間行業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遙遙領先全球,其在臨近空間探索已有50年曆史。目前發射的臨近空間飛行器數量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的總和。


由於技術壁壘及成本原因,這一領域開展的應用,全球皆是軍用多過商用。高速、輕負荷的飛行器發展更成熟,低速的氣球如日本大型飛艇、美國“攀登者”都是首飛未達到預計效果,至今並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目前,人類亟待突破的重點方向就是飛艇,而這正是光科學當前的主攻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此次實地走訪公司了解到,光科學上市資中最核心的兩個項目就是在4000~5000米空間執行對地WiFi服務的“雲端號”以及臨近空間中工作的“旅行者號”。那麼,海外這一領域的發展情況如何?業內又是如何看待光科學的 “阿波羅”計劃?

雲端號VS谷歌氣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最發達的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公司目前正在做的熱氣球無線上網服務項目,被稱為 “谷歌氣球項目”(ProjectLoon)。

這個和光科學“雲端號”類似的創意項目,正是出自大名鼎鼎的谷歌X(GoogleX)實驗室,該實驗室位於美國舊金山某處,是谷歌集中研發創意品的秘密地點。

目前,谷歌X正式發布的項目諸如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無不令人稱奇。而熱氣球無線上網服務則是谷歌X實驗室在2013年6月推出的一個重要項目。

谷歌氣球項目設立的初衷是為偏遠地區用戶提供無線上網服務。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如果是在全國範圍內覆蓋基站式WiFi服務或者是移動運營商,成本非常高,但利用一個空間飛行平台,就可以實現覆蓋一個大城市的通訊服務功能。

谷歌氣球的原理是,利用目前已公開獲取的大氣數據,谷歌公司會對放飛熱氣球的高度進行上升或下降的控制,以便讓它們捕捉到不同高度的氣流,從而進行精確的移動和定位。谷歌的設想是,利用大批量的熱氣球,在距離地面兩萬米的高空從東到西均勻分佈。因此,盡管某幾個熱氣球可能在氣流作用下移動,但通過總體數量的位置調整,谷歌仍可以保證在某一地區上空的氣球能夠均勻分佈,為地面的用戶提供上網服務。

據西班牙媒體去年11月的報導,谷歌放飛的氣球已經在大氣平流層中飛行了30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75圈,往返月球四回。報導稱,谷歌的最終目的是利用這些氣球建立一個依靠太陽能供電的巨大網絡,將世界各地密切相連。

如果與光科學的拳頭品“雲端號”做對比,光科學品牌經理許毓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光科學目前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在於材料,逆向材料設計是公司的特長之一,也對臨近空間解決方案提供了支持,“它(氦氣球)的囊體材料,如何保持長時間駐空,並讓氦氣盡可能地減少外泄,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術。目前,國外像谷歌的同類品,最多十幾天,氣球的氣就泄掉了。光科學的中期計劃是實現半年(駐空),長期計劃是實現一年時間,才會有一個更換周期。”由於人口密集度以及國內民營市場尚未放開等因素,光科學目前也計劃在廣袤、偏遠的地區開展先期WiFi商業化服務。

不過,谷歌氣球這個起初看來不太切實際的項目,目前已通過長期的試飛和調整,取得了長足進步。據悉,谷歌已經進一步完善了這些氣球的製作工藝,氣球的飛行時間可達130天,是一年前的10倍。該項目的研發團隊已經設計出一種氣球自動充氣程序,可以在5分鐘之內為一個直徑為15米的熱氣球充滿氣。目前谷歌每天可以放飛多達20個熱氣球。

現階段,項目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控制這些熱氣球。谷歌的工程師已經利用計算機處理了數千個模擬路線程序,距離戰勝這個挑戰已經越來越近。

多家公司看好太空旅行業務/

盡管早在半個世紀以前,人類就已涉足了太空,但截至2004年,真正到過太空的人數總共只有440名宇航員,和地球總人口數相比,可謂微乎其微。

光科學相關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光科學做空間探索服務這塊,也是為了讓普通人能夠用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實現體驗太空旅行的願望。”目前光科學在臨近空間領域打造的 “旅行者號”項目,其中一個細分方向就是近太空旅行。

據記者了解,美國一家叫做WorldView(中文譯名:世界景觀)的公司已經推出了太空旅行項目,在公司新一輪募資中,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騰訊現身其中。

WorldView是一家太空旅遊體驗公司,採用氦氣氣球作為運載工具,將旅客送至10萬英尺(約合3萬米)的高空中停留兩個小時,隨后通過滑翔翼傘緩緩降落地表。

另外,維珍航空老闆也在做類似事情,但他採用的方式則大為不同,先靠一個噴射飛機,將載人火箭的飛行器運到大概1.5萬米的高空,在此基礎上再點火,火箭再上升,這種旅行方式對人身體素質的要求非常高。據悉,選擇這種方式的太空遊客,需要3天的飛前准備時間,並在太空發射場接受訓練。

相比之下,WorldView則是以價格和體感舒適度取勝。目前,WorldView開價是7.5萬美元,而維珍銀河太空船的體驗價格則是其3倍有余,達到25萬美元。

為了叩開中國市場的大門,記者驚奇地發現,WorldView的官網除了官方語言英文外,竟然也開闢了中文頁面。據公司介紹,目前採用的高空氣球旅行方式可以讓乘坐者在一個舒適、裝備齊全和經特殊設計的太空艙裏輕緩地上升幾個小時。

許毓欽向記者描述,光正在研發中的“載人版旅行者號”更像是一個緩慢上升的摩天輪,人人都可以乘坐。這樣看來,它應該更接近WorldView公司的高空氣球,並且光科學採用的也是氦氣球升空方式。許毓欽稱,光科學未來品的售價會比WorldView低很多。

業內認為“臨近空間想法超前”/

此次前往阿波羅基地的參觀者大約有十來人,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外,還有來自香港的投研人士和深圳本地的一些私募人士,以及主修材料學的大學畢業生。在交流中,大家都對光科學涉足的尖端科技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

據光科學相關負責人介紹,“雲端號”和“旅行者號”的使命類似“超高的鐵塔”和“超低的衛星”,“旅行者號”另外還在研發設計載人功能,所以兩者提供的服務包括通訊覆蓋、大數據收集推送和近太空旅遊等,和傳統空間技術相比更加便捷、經濟。

事實上,光科學擬在臨近空間相關業務上佈局,諸如地質和海洋勘探、氣象預測、災情監測等,與衛星當前所做之事重合度也非常高,但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學恆認為,在臨近空間這個空域做這些事情優勢更大,主要在於具有距離更短,衰減小、站址更少、可重覆使用等優點,而光科學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由於利用了氦氣的浮力升空,毋需依賴火箭發射,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那麼,遙感衛星業內人士又是如何看待光科學所做的事情?在電話交談中,一位行業內人士直言,“沒聽過臨近空間技術。”

“目前,航天追求的還沒那麼超前,國內也就比國際上晚個5~10年,因此我們更關注的可能是未來5~10年的事情。目前還是會在現有的400~1000公里空間內做更高分辨率,做衛星群。臨近空間這個概念太新了,圈內平時聊天也沒誰提到過。你即使問航天的人,估計他們也很難回答。”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我們(遙感衛星行業)基本是追美國的發展方向。20~100公里(臨近空間)只是一個空間域的概念,如果變換到這個空間域,因為要對抗地球引力,操控飛行器難度可能不小,比如調整衛星姿態需要的能量就會很高,與發到500~1000公里完全不一樣,需要付出好幾倍的能量,能耗非常高又會導致壽命變短,相應的綜合成本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因為沒接觸,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算的。”

盡管不太了解,但上述業內人士在聽完記者講解后表示,“他們的想法比較超前和新穎,通常是圈外人去顛覆一個傳統行業的思維,業內的人總是會想如何讓這個行業越做越穩。”

許毓欽則在採訪中告訴記者,“光科學其實是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提供一個更低成本的空間解決方案。放一個飛行平台到一定空間高度,這個概念不新鮮,但做出來的人目前還沒有,就是因為受制於其他學科或技術的限制。目前,光科學擁有材料等多領域優勢,正致力突破上述限制。”

對於光科學全力推進的“阿波羅”計劃,一位深圳的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行業很有想象空間,但目前公司股價漲幅過大是不爭的事實,二級市場表現已經透支了公司業績,“光科學其實還沒有盈利,所以可以看到,進入2015年,公司股價不斷回調,也是對此前過快上漲的一種修正。”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仁恆指出,光科學的“阿波羅”計劃擁有廣袤的市場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光科學所做的事情正在力圖改變世界,但他也提醒,由於所涉臨近空間領域的開拓非常前沿,這又帶來了技術上的不可預知性、空域審批不達預期等風險。

他同時認為,盡管光科學也嘗試預測飛行器將遭遇的種種技術困難,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技術難度的方法,但由於該項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未有顯著的商用案例及詳實的公開信息,因此,未來飛行器可能會遇到目前尚未可知的技術障礙。此外,由於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空域審批需要民航、空軍批復,並且此類項目在國內未有先例,因此也存在空域審批進度不達預期的風險,這些都值得投資者留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