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中國將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的投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9-10 07:55
國家主席胡錦濤9月8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在穩增長、促復蘇背景下,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提高亞太地區供應鏈聯通性和便利化程度。中國未來將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的投入。
胡錦濤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經濟復蘇、實現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十分重要。應提高農業、能源、水利、信息等領域基礎設施水平,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交通運輸網絡建設。要發揮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性資金支持,積極探索和完善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多元參與機制。
其次,要提高供應鏈聯通性和便利化程度,充分發揮基礎設施效能。持續推進《亞太經合組織供應鏈聯接行動計劃》,爭取2015年前在時間和成本等方面實現亞太地區供應鏈便利化程度提高10%的目標。
此外,胡錦濤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傾聽工商界意見和建議,支持民營部門進入基礎設施產業,消除政策壁壘和體制障礙,拓寬社會資本進入渠道和途徑,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要發揮好金融在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中的作用,積極探索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和合作方式。
談到中國未來努力的方向,胡錦濤表示,一是著力推動內生增長。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中國將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將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將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的投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是著力推動包容性增長。中國將堅持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推進民生優先的社會建設。
三是著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將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發揮科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四是推動互利共贏。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區域開放格局,堅持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完善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
胡錦濤強調,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