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盤勢

連環重組再造中航工業新版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編者按

伴隨市場回暖,上市公司重組蔚然成風,其中東安動力、長安汽車的停牌格外引人注目。一系列聲勢浩大的重組,一個個吸引眼球的停牌公告,央企汽車重組第一單的謎底將在今日揭曉。而政府撮合下的姻緣,能否真正實現兩情相悅,尚需拭目以待。

聯姻只是中航工業集團資產整合大局中的一步棋。西飛國際重大事項停牌、東安動力與中航光電資產置換……系列資產運作將中航工業成立週年慶裝點得熱鬧紛呈。自今年以來,中航工業旗下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啟動資本運作,整合步伐全面提速。

正如《三國誌》中演繹的那樣,「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航工業在向全球航空製造的第三極邁進的同時,也陸續剝離副業、啟動步步為營的資產整合,這一思路背後,正體現出中國航空製造業「研發和總裝環節資源集中、製造環節獨立運作」的改革進程。


汽車整合:曠日持久的「緋聞」

作為擁有3000億資產、下轄200餘家子公司、20餘家上市公司的特大央企,中航工業的整合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旗下汽車資產的整合問題尤為突出。中航系旗下涉及汽車資產主要包括東安動力、東安黑豹以及*ST昌河和哈飛股份幾家公司。

東安動力一紙停牌公告,使得中航工業重整汽車業務的市場傳聞愈發撲朔迷離,此次倍受業內關注的緋聞對象,是隸屬於中國兵裝集團公司的長安汽車。

東安動力11月3日披露,實際控制人中航工業正在就汽車業務與投資方談判,可能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4日再度宣佈,中航工業就其持有的中航光電11.6億股,與東安動力控股股東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東安動力2.52億股進行置換,差額部分由中航工業以現金方式補足。

這不是一起沒有徵兆的停牌。進入今年10月以來,東安動力股價開始節節攀升,從9元左右一路看漲,停牌前逼近15元。10月23日,針對「中航、兵裝或再續汽車資產整合」的市場傳聞,東安動力回應稱:「中航工業一直在就其旗下汽車業務尋求國內外戰略合作者,並與潛在的合作方進行多方商洽。至今尚未與任何第三方確定合作關係並與之達成任何實質性安排及一致性意向。」

無獨有偶,長安汽車股價也自10月開始猛然發力。一直關注兩家重組進程的愛建證券分析師龍春指出:「10月23日到11月4日,長安汽車資金淨流入達4.5億元,嗅覺敏感的資金顯然已經意識到重組臨近正在大舉建倉。」長安汽車也於11月7日宣告停牌。該公司表示,因近期有媒體報道,控股股東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或「將與中航汽車進行重組」,因此申請停牌並向控股股東核實相關情況。

實際控制人並不發生變更,中航工業卻為完成東安動力、中航光電的資產置換而付出不菲代價,到底意欲何為?市場普遍認為,倘若沒有後續動作,中航工業很難有動力進行如此複雜的股份置換,而會是通過資產置換、直接操盤東安動力,可省去部分中間環節、為下一步的整合鋪路。

攜手長安:又一次「中國式結婚」

長安汽車定於今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重大重組事宜。據長安汽車透露,屆時將有相當級別的政府官員、中國主要汽車企業領導、國內外合作夥伴的高層出席新聞發佈會。雖然此前業內對長安汽車的重組對像有頗多猜測,但握有哈飛汽車、東安動力等汽車資產的中航汽車,則被普遍視為長安汽車最終鎖定的重組對象。

有消息指出,早在2007年,國家相關部門就開始致力於促成中航工業汽車資產劃撥到兵裝集團。相關的構想是,中航工業正式掛牌後可以專注於做好大飛機項目,而兵裝集團可以做大做強汽車業務。但中航工業內部對於汽車資產剝離一事也頗具爭議。

「中航汽車絕不可能無償劃撥兵裝集團,沒有併入這個說法!」今年8月,面對持續不斷的傳聞,中航汽車總經理趙桂斌還表示:「成立中航汽車是為了更好發展集團旗下的汽車業務。我們需要合作,但不希望通過合作把中航汽車消滅掉」。據其當時透露,中航汽車還計劃投資10億元建立研發中心,主要用於開發小型節能車、新能源車。

有知情人士表示,在今年3月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正式出台之前,兵裝集團與中航集團的接觸就得到了相關國家部委領導的支持,「有關部門在制定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時就已考慮兵裝集團與中航集團合作之後汽車產業的變化,從而提出明確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併重組,14家重點汽車企業將減少到10家的目標。」

國泰君安汽車行業研究員張欣認為,中航科工按照中航工業集團的總體規劃,未來的發展重心在飛機等航空製造領域,因此將會逐步退出汽車製造領域。另有分析認為,東安動力目前主要業務都來自中航工業內部,一旦東安動力劃歸以發展汽車業務為主的兵裝集團,兵裝集團內部較強大的汽車類資產將給其後續的重組整合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兵裝集團的有關汽車公司也勢必將加大在東安動力的採購量,從而保證其後續的業績。

東方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陳剛指出:「東安動力的回歸有利於中航工業汽車業務的重組。中航工業擁有豐富的汽車類資產,其中既包括整車製造,又包括系統零部件,汽車類資產的重組關係到集團的健康發展。但中航工業的汽車類資產市場競爭力較低,盈利能力較差,因此為了提升產業優勢,必將圍繞汽車類資產進行大規模的業務重組和資產整合。」

統計數據顯示,長安汽車2008年的銷量為86萬台,在國內排名第四,與第五名的北汽只有不到10萬台的優勢,離第三名東風則有46萬台的差距。如果將中航汽車旗下33萬台的銷量納入囊中,不僅擴大與北汽的領先優勢坐穩第四,同時其爭奪行業三強的能力也大幅提升。

西飛國際:全面重組進軍大飛機

11月5日,中航飛機總經理胡曉峰透露,中航飛機正在籌劃將旗下資產注入西飛國際,計劃明年一季度完成全部資產業務整合,實現中航飛機的整體上市。這標誌著中航科工旗下各板塊逐步整體上市的規劃邁出重要一步。

去年11月中航工業掛牌之際,市場就對西飛國際的資產重組產生預期。當時中航工業副總經理耿汝光曾透露,集團正在積極整合旗下的運輸機資源,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民機資產等都將注入運輸機公司。耿汝光表示:「運輸機板塊將以旗下的上市公司西飛國際為平台來進行資產整合,未來逐步將運輸機公司的優質資產注入。」

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也曾公開表示:「中航工業的重組上市一直在推進中,預計通過3至5年依靠現有殼資源逐步實現上市。大飛機業務已經在進行整合,未來也會形成一個大飛機的業務板塊。」

分析人士指出,西飛國際是中航工業旗下運輸機板塊中的唯一上市公司,理所當然地承擔起資產整合平台的角色,此次重組或將陝西飛機工業集團的部分資產注入其中,從而完成運輸機板塊的整體構建。中投證券軍工行業分析師真怡則認為,如果注入資產是陝飛的話,短期可能將會對西飛國際構成拖累,因為陝飛的業績較西飛國際更弱。

中航工業副總經理吳獻東告訴記者,中航飛機將成為中航工業旗下第一家實現整體上市的公司。目前,中航工業也在推動旗下更多資產實現上市。「今年中航工業旗下因涉及重大重組而停牌的上市公司有十幾家,十幾家企業的資產都要注入到上市公司,到2011年,可以實現集團公司80%的資產業務上市。」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