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乳企資本市場表現各異 三元虧損轉奶粉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從前兩年的三聚氰胺到近日的蒙牛誹謗門事件,乳企一直處在大眾的關注中。而在2010年第三季度業績相繼公布之際,最引人關注的應該是本土乳企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最新鮮熱辣的是雅士利昨天登陸港交所,集資27億港元;在上海上市的三元股份三季度則虧損近2460萬元;2009年10月在香港上市的澳優乳業,上市后業績也出現了倒退現象。
A 雅士利昨登陸港交所
旗下品牌施恩、雅士利奶源相同售價不同
昨日,內地知名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雅士利以接近中間價的4.2港元定價,集資27億港元。
記者獲悉,雅士利發行6.44億股,90%為國際配售,有15%超額配售權。雅士利集資所得25%將用作擴充奶粉及營養食品的生產線,25%用作并購上游奶源及奶粉公司,25%用作擴展及宣傳原有品牌及旗下品牌,7.5%用作加強研究發展,其中包括計劃以1.5億元人民幣于廣東汕頭興建食品研究中心等,7.5%用作品牌及產品推廣,10%留作一般營運資金。
在雅士利公司發給新快報的上市資料中還特別提到,現今已擁有雅士利和施恩兩大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優勢品牌,雙品牌戰略和全面的產品組合使其廣受消費者的認同,其中兩大品牌各自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其中雅士利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費者,而施恩則面向高端消費者。記者從奶粉消費市場也了解到,這兩大品牌無論是從價格上、產品包裝以及內容成分上都有很大不同,同階段奶粉產品一般施恩價格明顯更高,二者價格相差50元~60元。
不過,近日也有媒體報道指出,在雅士利此次上市發布的招股書中,有數據顯示雅士利與施恩兩大品牌奶粉原料均價一致,并由此質疑其差異化的雙品牌戰略,實為品質差異不大的奶粉產品宣傳差異化。2010年前六個月的財務數據顯示,雅士利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均價為72579元/噸,而施恩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均價為72657元/噸,每噸價格僅78元之差,攤薄至單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再看2009年的財務數據,雅士利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均價為64689元/噸,而施恩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均價為64480元/噸,銷售均價則與定位相反,定位高端的施恩奶粉售價則更便宜。
此外,從雅士利的招股書中還發現均價幾乎一致的施恩和雅士利奶粉的銷售區域分布也比較接近,未來雅士利自身旗下的兩大品牌將在二線城市左右互搏。雅士利奶粉二線城市中的銷售額占據55.6%;一線城市中占18.1%;三線城市及其他地區占26.3%。而施恩在二線城市中的銷售額占據73.6%;一線城市中占15.2%;三線城市及其他占11.2%。相比較而言,號稱高端定位的施恩銷售更加集中于二線城市,只是在三線城市中的占比較少。
對于產品價格不同,但在原料上并未體現差異化的質疑,雅士利方面暫未做出回應。但記者從其他渠道獲悉,在早前,雅士利一直將施恩作為一個境外的奶粉品牌來打造,并一直宣稱為進口奶粉產品,但雅士利的奶粉在以往則是以國產奶粉的身份出現;直至今年8月,雅士利集團總裁張利鈿對外公開表示,雅士利嬰幼兒奶粉已全部使用進口奶源生產。記者同時獲悉,二者均在國內的雅士利工廠生產。也就是說,除了奶粉原料均價一致外,施恩與雅士利奶粉原料均來自雅士利公司在海外購得的奶源,且皆在國內工廠生產。
B 三元股份三季度虧損
有意向奶粉業務沖刺
上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元”)發布了第三季度報告,該公司第三季度虧損近2460萬元。記者了解到,這已是三元今年持續的第三次季度虧損,據悉前三季度累計虧損7621萬元。
有業內人士就此表示,三元不是今年才出現虧損現象,自2008年“蛇吞象”收購三鹿部分核心資產后,三元就開始陷入持續虧損的狀態。據了解,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三元股份就通過向公司大股東非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來實現購買三鹿集團部分破產財產,但這并沒有使三元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記者獲悉,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導致乳業企業幾乎全面虧損,唯獨三元獨善其身,實現凈利潤4076萬元。2009年的情況則正好相反,蒙牛、伊利、光明全面扭虧,營業收入增幅從7%至68%不等,唯獨三元股份因整合三鹿集團破產資產而有虧損。今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凈利潤為-5160.64萬元,同比下降262.92%。據三元方面相關人士透露,連續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旗下全資子公司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河北三元”)仍處于整合期,產品鋪市和市場推廣投入較大。并且,這種虧損局面一直延續至今。在今年8月下旬,三元股份發布2010年半年報時就曾預測,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累計凈利潤可能為虧損。
盡管三元也自知是受河北三元(即競拍取得三鹿集團部分核心資產的三元子公司)拖累,但三元方面的態度仍表明其對河北三元抱有很高的期望。記者獲悉,河北三元的資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原三鹿集團,而三鹿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奶粉生產企業,因此也就成了三元股份運作三元奶粉業務的主體。據北京當地媒體報道,北京三元食品總經理鈕立平曾表示:“三元奶粉一定要做起來,這不僅有經濟意義,還有更重要的政治意義。”三元還成立了三元奶粉事業部,專門從事配方奶粉經營。而由河北三元主營的三元奶粉業務雖然暫不具相當規模且因投入大導致虧損,但仍是目前三元最看好的重點發展方向。
C 澳優上市周年業績不佳
一年中股價下滑近25%
上市剛一年多的澳優乳業(以下簡“澳優”),雖然經營的業務是令內地消費者受落的原裝進口奶粉,但這一年多的苦心經營后卻并未在中國乳業版圖上書寫出傲人業績。記者獲悉,2009年10月澳優乳業在香港上市,但在上市后業績便出現了倒退現象。根據早前澳優對外發布的公開信息,2010年上半年其整體收入為2.95億元,比2009年減少8.23%。
根據澳優發布的公告,澳優奶粉除了今年剛推出的能力多有機系列外,其他澳優三大核心奶粉產品銷售額均有下滑:優選系列出現35.69%的下滑;上年銷售額最高的A選系列產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67%;上年利潤貢獻最大的能力多系列,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8.22%。
不僅業績下降勢頭明顯,在這一年中,澳優乳業的股價也在不斷下跌,一年來下跌幅度將近25%。去年10月8日,澳優乳業上市第一天以5.11港元收盤。一年之后的2010年10月7日收盤價為3.88港元。
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澳優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在其去年上市期間,恰逢消費者質疑其進口品牌真偽之時,令其原本與惠氏、雅培等比肩的“進口奶粉生產商”之名飽受消費者和媒體的詬病。雖然澳優最終澄清,該公司產品確實全部為原裝進口奶粉,但該事件已令部分消費者對其品牌美譽度失去信心,進而大大減少購買量。受此影響,不僅澳優的奶粉銷量下降,有消息稱澳優的輔食產品,包括嬰幼兒營養補充產品如米粉及各種特殊配方奶粉,同比下滑也超過50%。
新希望有望赴印度“產奶”
西南地區最大的本土乳企新希望乳業最近又有新動作。據媒體報道,近期新希望乳業將赴印度考察,有望正式進入印度市場。如果新希望乳業順利進軍印度,印度將成為新希望乳業海外投資的第一站。
根據《華西都市報》近日報道,有調查顯示,印度有著人均每年100公斤的牛奶消費量,再加上十幾億的人口,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牛奶市場。“我們在海外投資的工廠投資回報率比在國內的投資回報率通常要高一倍。”一位新希望乳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今年以來,新希望已在柬埔寨、孟加拉國、菲律賓上馬四個飼料生產項目,耗資將超過1億元人民幣,新希望的海外子公司數量也將上升至14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