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黃湘平:證券業發展處於"黃金機遇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全行業風險已全部化解

黃湘平表示,券商綜治以後,我國證券公司經營能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的影響不大,包括以前聚積下來的全行業2850億元風險已經全部化解,絕大多數券商在此次金融危機過程中保證了穩健經營。截至2008年底,我國共有107家證券公司,資產總規模達到2887.70億元,管理客戶資產總額約5萬億元,整個證券行業從業人員達約20萬人。

黃湘平指出,儘管綜治過後中國證券行業的風險始終被控制在較低程度,但國際金融危機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五點警示。

一是必須始終堅持合規經營,只有堅持合規經營才能取信於客戶、市場、社會,從而贏得良好的經營環境,避免重大錯誤、產生重大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必須準確把握功能定位。證券經紀、資產管理、承銷保薦等是證券公司基本業務,不以此為主業的證券公司在實踐中很難避免風險。應揚長避短,嚴格控制自營規模與結構,才能抵禦變幻莫測的風險。三是必須加強風險控制。以風險控制為中心,健全治理結構與內控機制,強化內部約束,才能有效避免和及時糾正經營中的失誤。四是必須強化成本管理。改變盲目投入、高成本運營的粗放式模式,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避免陷入「有擴張、無成長」的惡性循環。五是證券公司必須保證資本穩健,只有根據業務發展要求,及時充實資本金,實行穩健的利潤分配政策,完善各種條件、機制等,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公司投入狀況的週期性變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資產價格有望不斷創新高

黃湘平表示,到2030年以前,都是中國證券行業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同時未來2到3年內,我國證券行業都將面臨較為有利的條件,此間也是內資券商「走出去」的好時機。

「制度改革的紅利必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支持經濟持續平穩回升,直接作用於證券產品的收益預期,使證券行業受益,到2030年,中國經濟總規模要實現翻兩番,必須堅持制度改革,因此到2030年前,都是中國證券行業發展的『黃金機遇期』。」黃湘平表示。

他強調,未來2到3年,中國證券行業面臨的經濟環境都比較有利,一方面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逐步增強,宏觀經濟基本面積極向好;另一方面,未來1到2年我國出現明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這決定了市場流動性不會發生根本變化,資產價格整體上升的局勢有望得到維持,並有不斷創造階段新高的可能,持續產生財富效應,證券行業的存量市場也有創出新高的機遇。」黃湘平表示。

黃湘平還指出,資本市場新的開放格局還使證券行業有了拓展跨境市場的機遇,金融危機後跨國大型金融機構遭受重大損失,風險釋放和風險處置尚需時日,同時我國證券公司受影響不大,全行業連續三年整體盈利,有抵禦境內外市場風險的能力,「說明今後幾年是內資券商『走出去』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可通過在境外控股或設立子公司、承銷境內外企業境外上市和境外企業境內上市、開展QFII、QDII業務等贏得跨境業務拓展機遇。

「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成熟和完善還使證券行業有不斷創新的發展機遇。」黃湘平表示,創業板推出使資本市場出現了新增長點,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國際、國內債券市場的聯通、QDII的擴展都將成為證券行業新的發展機遇。他指出,股指期貨即將成為下一個市場關注的焦點。

黃湘平最後表示,面對重大機遇,應注意到「增量機會有高風險,存量機會有老問題,境外機會有新變數」,目前國內證券行業需要把業務發展轉移到集約化經營的軌道上,與時俱進調整發展戰略,把握機遇,從根本上提升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5萬億元

截至2008年底,我國共有107家證券公司,資產總規模達到2887.70億元,管理客戶資產總額約5萬億元,整個證券行業從業人員達約20萬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