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末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增發從此前的一股難求到如今的餘額包銷,說明上市公司的圈錢衝動與市場的博弈風向開始有所轉變了。」9月30日,針對上市公司增發開始出現窘境的現象,廣州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張廣文表示。
「其實市場本身就有調整功能,跌破增發價就意味著市場不認同,後面的公司增發難度就會加大甚至增發不了。更重要的是,如果這種跡象擴散的話,那就證明市場確實不太好,值得引起投資者高度重視。」張廣文認為。
9月30日,仍有三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再融資方案。如中泰化學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2.8億股,募集不超過38億元人民幣;浙江廣廈擬向不超過十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8億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12億元;中糧地產擬以不高於每股6.5元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配3股的比例配股,募集資金35億元。
另據天相投顧統計,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實現增發(公開增發和非公開增發)融資家數已有93家,累計融資1783.31億元。其中,中小板企業16家,增發融資額為84.64億元。
前熱後冷
隨著近期市場持續下跌,機構對於上市公司增發的參與態度也開始轉冷。
此前,新興鑄管和三維通信先後刷新了公開增發配售率新低,機構網下申購大有「一股難求」之勢,兩家公司公開增發均受到機構熱捧。其最後獲配率分別低至0.68%和0.47%,中籤率堪比打新股。
新興鑄管公告顯示,148家機構投資者參與了其網下申購。其中,太平人壽尤為積極,動用旗下三個產品參與申購,每個獲購101.54萬股。從其退款金額10.17億元不難看出,本次申購中他們動用了大量現金。此外,有多達69只基金也參與了網下申購。由於競爭激烈,不少機構只能獲得很少份額,如南京信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機構只獲得3384股。
2009年9月18日完成公開增發的三維通信同樣也備受機構追捧。共有124家機構投資者參與申購,有效申購為122家。其中包括了嘉實成長收益、易方達科訊等多只基金,社保基金組合、集合信託產品、企業年金等諸多機構。各路資金的蜂擁而至,獲配最高的大通證券也只不過拿到70311股。有54家機構獲配售數量都在7萬股左右,諸多年金計劃只獲得了2000餘股的配售。
不過,時至今日,過去的風光已不再。華泰股份公開增發就備受冷落,遭遇了今年以來的首次包銷窘境。
華泰股份本次增發1億股,主承銷商為國聯證券,以其包銷4129.7萬股計算,該公司將為此支付5.23億元現金。
而三安光電9月30日發佈的增發結果也顯示,僅有五家單位進行了網下申購,全部獲配。其中,大成基金和富國基金分別申購1000萬股和500萬股。
本報記者還注意到,就在上市公司忙於公開增發時,公司高管家屬卻在紛紛減持。其中以魯陽股份最為典型。
2009年9月28日,魯陽股份剛剛完成公開增發,其上網發行中籤率達4.62%。其中,獲得配售股數最多的為長江證券等22家機構,為554154股。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原股東參與意願不強,網下參與優先認購的有限售條件股股東家數僅為1家。
而來自深交所的公開信息卻顯示,9月以來,該公司高管家屬共計拋售31次,共計減持逾153.2萬股。其中,董事長鹿成濱的母親劉文花在9月14日至9月17日之間連續減持,共減持逾64.37萬股,價格區間在18.27元至18.71元之間,短短四天之間便套現上千萬元。
同樣,在9月10日至9月22日之間,董事盛新太的家人盛茂春7次減持魯陽股份,共逾42萬股,成交價格範圍在17.85元至19.98元之間,套現近千萬。此外,董事高俊昌的父母及配偶、監事杜兆豐的配偶、財務總監劉兆娟的配偶、監事鹿梅軍的配偶等都紛紛減持公司股份。
增發浮虧顯現
就在機構投資者網下申購態度轉向的同時,上市公司跌破增發價的現象也開始頻頻顯現。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共有7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公開增發,這7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泰股份、魯陽股份、美的電器、三維通信、新安股份、新興鑄管、鑫富藥業,總募集金額為97.71億元。數據顯示,基金在上述7家上市公司公開增發上總投入資金量為25.22億元。
對比7只股票的增發價格和9月30日的收盤價,已經有4只股票跌破了增發價。它們分別是,華泰股份、魯陽股份、新安股份、新興鑄管,對應的收盤價分別為12.04元、18.05元、44.47元和10.08元。特別是機構當初熱捧的新興鑄管,其收盤價較增發價11.70元跌去13.85%。按網下增發數量3556.60萬股計算,浮虧約為5761.7萬元。
此外,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9月30日,今年以來進行非公開增發的上市公司當中,還有8家上市公司跌破了增發價,它們分別是振華重工、錦州港、西部材料、誠志股份、金地集團、同力水泥、中大股份和攀鋼鋼釩。當天,終盤分別收於9.75元、5.24元、20.03元、9.84元、12.87元、10.39元、14.35元和7.84元,分別較增發價13.68元(除權後)、6.48元(除權後)、20.19元、12.82元、14.00元、11.48元、16.57元和9.59元,下跌28.72%、19.13%、0.79%、23.2%、7%、9.49%、13.4%、18.25%。
對此,大成基金相關人士表示,9月的A股行情整體延續了8月的下跌,雖然管理層維穩以及宏觀經濟數據出現轉好,但是市場投資者此時的謹慎態度比較明顯,自9月18日市場轉入調整以來,市場的成交量便逐次萎縮,30日滬市甚至僅成交700.4億元,創下今年3月16日以來的「地量」。上市公司跌破增發價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
其次,新增供給從短期來看是過快了。在長假效應下,願意持幣過節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抽身退出,造成市場參與清淡,而連番推出的創業板、再融資,包括10月份可能迎來的解禁高峰也對市場人氣形成一定壓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