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俄澳巴西力主減排美日仍在計較各自利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參考報)
12月7日至18日,正成為世界矚目的時刻。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的大會將要召開,氣候問題已成為全球所有國家都必須應對的挑戰。國際社會近年來眾多氣候變化談判,都是為了能在《京都議定書》2012年第一減排承諾期到期前,制定出全球第二承諾期(2012年到202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新安排。這將是一份具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其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求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明確的大幅度減排義務,同時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以幫助後者應對氣候變化。但長期以來,不少發達國家拒絕履行減排義務,同時以各種借口拒絕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大會召開在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仍在上述很多方面有嚴重分歧,因此本次大會要達成有關協議任務艱巨。近日,本報駐外記者發回的一組報道將有利於讀者瞭解更多詳情。
德國:謀求發揮減排領軍作用
本報柏林電 德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計劃。除了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德國還謀求在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領軍作用。
俄羅斯:有實力達減排40%目標
本報莫斯科電 日前,記者採訪了俄羅斯氣候變化問題專家、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代表處全球氣候變化項目負責人阿列克謝·科科林。他表示,俄羅斯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小,俄政府並不認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刻不容緩,俄羅斯完全有實力成為國際減排的領先國家。
澳大利亞:積極推動減排立法
本報堪培拉電 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執政以來一直將氣候變化問題列為優先施政目標。澳政府力促國內在12月聯合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通過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議案,欲借氣候變化事務在南太平洋地區發揮主導作用,並在國際舞台發揮更大作用。
巴西:「自願做出」減排決定
本報巴西利亞電 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佈,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預期基礎上減少36.1%至38.9%。巴西將於12月向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提交這一減排計劃。
非洲:要用一個聲音說話
本報內羅畢電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非洲國家統一立場,尋求工業化國家交付650億美元,作為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響最大的受害國的賠償。
美國:對氣候談判仍持消極態度
本報華盛頓電 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國會通過立法對美國的氣候政策做出中長期規劃,但是這一立法進程遠落後於預期。當前,作為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仍表現消極,致使哥本哈根大會達成全面氣候協定的前景不樂觀。
日本:減排目標引發國內爭論
本報東京電 日本民主黨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問題上態度較為積極,鳩山由紀夫出任首相後不久便提出了「減排25%」的目標。但此舉在日本國內引發爭論,經濟界對「減排25%」牴觸情緒嚴重,這一目標能否細化落實仍有待觀察。另一方面,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鳩山政府對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幫助和技術轉讓則態度積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