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導航服務來了 專用設備業者沒戲唱?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
摩托羅拉 (MOT-US) 新款智慧型手機 Droid 周五將在美上市,其象徵意義是手機功能的再進化。這次在Google (GOOG-US) 導航服務的加持下,苦主將變成Garmin (GRMN-US) 與 TomTom 等專業設備業者。
目前北美超過半數成人擁有導航系統。ForresterResearch 分析師高文 (Charles Golvin) 預估,到了2013 年,手機將主宰導航設備市場。
就算如此,轉變也不會一夕而成。這代表 Google 導航系統還要一段時間才會臻至成熟,而導航設備業者也會調整營運策略,讓過渡期拉得更久。
高文建議,導航業者應考慮的方向是從硬體轉向軟體,這也是業者較佔優勢的區塊。初次踏入導航領域的 Google,就沒有因應客戶需求的足夠經驗。
Gartner 分析師 Thilo Koslowski 則指出,傳統導航設備業者應同時加強「微導航」能力,亦即多數人所需的區域定點能力。或者是讓軟體更加整合,包括透過社群網絡來強化軟體功能。
其實,Garmin 已開始著重軟體區塊。該公司日前才推出 Ciao! 服務,讓使用者經由 GPS 訊號找到朋友的位置,但許多缺點還有待改善。
Garmin 發言人邁爾斯 (Jessica Myers) 表示,手機導航不是新事物,因此傳統設備業者早就開始調整方向。TomTom 也為蘋果 iPhone 推出相關應用程式,下載費用為 100 美元。
Garmin 除了推出智慧手機專用的導航程式外,甚至推出內建聲控導航系統的 Nuvifone 手機,但市場評價不高。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並非所有專家都看壞導航設備的未來。高文就表示,手機導航的缺點也很多:像是螢幕太小 (開車尤其不便)、訊號傳輸過慢,以及電池持續航力不足等。
因此他認為,消費者會傾向同時擁有導航手機與專用導航設備。
但高文重申,Google 導航服務勢必帶來衝擊,傳統設備業者必須專注優勢,提供 Google 現階段無法補足的部分--消費者經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