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互聯網免費的最后晚餐:O2O補貼進入倒計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22 08:07


O2O補貼進入倒計時

“它最終將脫下普惠大的外衣,瞄準小部分人的錢袋子”


超過10元的打車補貼,9.9元的洗車和美甲,低於5元的外賣送餐費,各種掃碼1分錢免費得體驗的O2O新鮮服務……在2016年春天來臨的時候,這樣的“賠本賺吆喝”已經成為歷史。“免費午餐”就這樣輕輕地走了,不同於他們當初高調地來。

補貼消失的如此之快又如此決

一個春節的時間,使得習慣了各種O2O上門服務而患上“懶癌”的王敏意識到,驟然縮減的優惠幅度並不是為了安撫春節期間加班加點的工作人員,而是商家不約而同地和補貼進行集體告別。

訂外賣免送餐費、1元洗車、9.9元美甲的好日子再也不會有了。商家補貼消失的如此之快又如此決,與當初宣佈優惠時的敲鑼打鼓截然不同。

在O2O的淘汰賽中,免費的午餐已經並且必須OUT了。有價值的優惠券越來越少,使用優惠券的條件也越來越苛刻:曾經充斥滴滴打車優惠券的微信群如今異常安靜,曾經多得煩人的各種外賣優惠紅包也早已不見身影。從遍地紅包到找尋不見,O2O的紅包蜜月期結束的讓人有些出乎意料。

與縮水“紅包”相對應的,是上漲的O2O服務價格和更長的等待時間。離家僅有1公里的小飯館外送時間要45分鐘起,外送費6元沒得商量;稍微好看點的指甲花樣都得好幾百,比以前街邊的美甲店價格還貴,還得容忍美甲小妹因為急趕往下一家而不斷抬頭看表;洗車和阿姨服務更是集體“趴窩”,當“回家過年”的腳步遇到“髒的沒法看”的愛車和房間,自己動手,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淘汰賽的槍聲已經打響

“春節前這事就確定了,本想過年后再發消息讓大家過個好年,沒想到剛開工我的手機就成熱線了。”2月17日,58到家收購嘟嘟美甲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58到家公關部發言人康宇的手機已經被打爆,這項在58到家看來“並不貴”的交易,也標志著猴年春節合併大潮的開啟。

“影響很大,卻便宜的不敢相信”,是業內對於這項交易的評價。有媒體報導稱,交易額僅在200萬左右。但2014年10月31日,嘟嘟美甲曾對外宣稱獲得紅杉資本和源碼資本千萬美元級的A輪融資。雖然收購金額最終沒有公開,但坊間流傳的數字和千萬美元的融資額差距極大,要麼就是嘟嘟經營不善急出手賤賣,要麼就是當初的融資金額有水分。這場原本僅局限於美業O2O這個極細分領域的新聞,效應也被開工后的“科技新聞荒”無限放大。

善於營銷的河狸家創始人“雕爺”大筆一揮,寫下了《論嘟嘟美甲的倒掉》。雕爺在文章中表示:“鑒於200萬差不多是桌椅板凳、伺服器的折舊費而已,且在App Store上已經搜索不到‘嘟嘟美甲’APP,所以‘倒掉’也沒什麼不妥。”“從皮上看,死於融資。從肉上看,死於口碑。從骨上看,死於模式。”雕爺如此總結競爭對手的“倒掉”,最后得出結論,嘟嘟美甲把千變萬化的美甲款型,固化為保潔阿姨那種統一定價,優秀美甲師紛紛出走,有能力正價消費的顧客存留不住,最后剩下的都是菜鳥美甲師和貪小便宜、不補貼不消費的丐幫,焉能不倒?

從“便宜差”到“高級貴”

嘟嘟和58到家的合併顯然只是行業洗牌的開始,消費者對美的挑剔幫助美業率先完成消費升級。下一個會是誰?

補貼顯然不是毫無意義的“施捨”,用戶用一張張訂單讓商家看清了誰是“丐幫”誰是“剛需”,當嘗到甜頭的“懶癌”用戶習慣了足不出戶解決問題,殊不知一場消費升級的戰役已經打響。

“找了個每月5000元工資的阿姨,結果她啥也不會,等我們好吃好待把她教會了,她拍拍屁股走人了,還成了有經驗的阿姨,7000元一個月都不願意干了。”王敏的尷尬並沒有因為O2O的到來得到“救贖”,反而在更多的家庭中頻繁上演。“你是要‘便宜差’還是‘高級貴’,便宜差很可能就是我的后果,可高級貴真不如我們自己上手了。”王敏表示,服務不像一件衣服,可以用色、面料、品牌去衡量,更多的還是使用期間的感覺。O2O行業抓住了用戶心理,通過分層的方式拔高了價格,最終的結果是全行業價格水漲船高,特別是當行業形成壟斷后,消費者連用腳投票的機會都沒了。

“就像西方一樣,上門服務從來都不是讓大多數人占便宜的游戲,它最終將脫下普惠大的外衣,瞄準小部分人的錢袋子。”王敏。

北京晨報記者 韓元

被放大的微信收費效應

曾經收費的銀行正在免費,而曾經免費的互聯網金融卻要收費了。

上周,微信再度成為了全民焦點。提現收費顯然引發了怒:媒體口誅筆伐地對是否該收費刨根問底,不少用戶則趕緊行動紛紛提現。微信收費效應正如一波漣漪,在一圈圈地擴大開來……

都在喊冤

誰的辭才是真?

微信上周的一則提現收費公告,雖然是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發布的,卻引發了意想不到的激烈反應。

2月15日晚間,在微信錢包的“常見問題”中出現的這則公告顯示,從3月1日起,微信支付的轉賬功能收取手續費改為零錢提現收取手續費,具體收費方案為:每個身份證賬戶終身僅有1000元的免費額度,超過1000元的部分將按照每筆提現金額的0.1%收取手續費,每筆至少收取0.1元。

“終身只有1000元的免費額度,怎麼看都感覺是條假消息,我隨隨便便提現就能超過1000元。”經常用微信轉賬的韓雯看到這條消息后,略帶氣憤地對北京晨報記者,“我看到這消息后,第一反應就是趁還沒收費,趕緊把微信裏的錢全提出來。”

就在公告發布后的兩天時間內,微信朋友圈中几乎被這一消息佔領,盡管微信將收費的“罪魁”直指銀行收費,稱相關費用增加了微信的成本,並表示提現交易收取費用是對每筆紅包交易都收費的替代方案,“初衷也是提高用戶體驗”,卻仍阻擋不住提現大軍的步伐。

而微信提現收費的辭,卻遭到銀行業界的否認。

“現在像微信、支付寶這種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銀行每月的備付金都超過百億元,可以是銀行的大客戶,對他們的條件都相當優厚。”一位銀行內部人士表示,雖然不敢所有銀行都不收費,但中小銀行根本不會因收取微信口中的費用而失去大客戶。

銀行的法並非托詞。一位支付寶內部人士向北京晨報記者表示,銀行並未對支付寶提現功能收費。

又有了后來者

收費時代真的能來嗎?

有細心的人士算了一筆賬:從去年三季度財報的數據來看,騰訊的收入成本中“其他”項有11.26億元,即使全部是銀行轉賬費用,也不過11.26億元。而效果廣告收入在去年三季度增長160%到23.86億元,某種意義上,對騰訊而言,去年三季度賬面上有200多億的現金凈額,承擔微信的銀行手續費,並非難事。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下第三方支付行業盡管企業多,但對於大支付而言,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已經佔據半壁江山,壟斷形勢已經顯現。微信選擇在此時收費,也許是想要分食壟斷的勝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微信提現收費的第二天,騰訊旗下理財通發布消息表示,理財通提現不收費。這一動作傳遞的信息無疑是讓用戶在微信裏的錢,能給微信帶來更多的營收,而不僅僅“趴”在微信零錢或微信紅包中。

互聯網金融平台小存摺董事長何珊認為,如果是微信沒有成本,就是想通過壟斷掙錢,阿里等就會看準這個機會開始努力替代它的功能。如果確實有成本,一直免費受不了,其他家最后也都得收費,也是給網民沒有免費午餐的一種教育。

一個巧合是,微信前腳宣佈提現收費,Apple Pay后腳就以“后來者居上”的姿態大張旗鼓地進入中國市場,三星Sumsang Pay也在外圍虎視眈眈,中國支付行業新一輪的戰爭也許就在眼前。危機四伏下,微信提現收費究竟能走多遠仍是未知數。

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謎底:微信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