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胡會 馬英九:先把基礎工程做好 不然會面沒意義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兩岸網台北6月2日報導 馬英九總統表示,未來兩岸領導人不排除會面,不過他強調,沒有時間表,兩岸領導人也沒有迫切的會面需求,應該先把基礎工程如經濟面、文化面做完再說,不然會面沒有意義。
馬英九上午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表示,他在8年任期內,會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架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不會在總統任內談統一,他也不贊成法理獨立,他認為兩岸關係應該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馬英九強調,中華民國成立99年,是個獨立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要宣布兩次獨立,「我不會支持台灣國,我們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面對大陸不放棄武力犯台,馬英九表示,台灣一方面做好防衛作戰準備,透過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方式,一方面透過和解方案,讓兩岸戰爭不發生。
馬英九說,透過兩岸經貿緊密聯繫,共創共榮的道路,減少兩岸戰爭機會。他重申,中華民族智慧非常高,兩岸人民都是中華民族,可透過比較長的歷史階段,緊密互動來解決,讓雙方在和平繁榮氣氛下,深度互動。他認為,兩岸並沒有迫切性指出,雙方一定要如何,保持現狀對兩岸都最有利。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指出,兩岸有多項秘密溝通管道,對此馬英九說,兩岸互動對話接觸,相關對口機關建立聯繫管道,不管有多少溝通管道,真正有公權力、拘束力,雙方當局正式授權的只有海基、海協兩會。他說,兩岸透過和解過程,讓經貿、文化逐步密切互動,其他部門和民間有其他溝通管道。
至於兩岸是否已經建立熱線?胡錦濤和馬英九是否有書信往來?馬英九否認相關說法。他說,不論是熱線或書信到現在都沒有,不過他以黨主席的身分,有收到胡錦濤的賀電,但是以總統的身分沒有。
馬英九指出,兩岸領導人沒有會面迫切性,雙方整體長遠角度來看,兩岸互動還是很有限的,實際上還有很多基礎工程要做,不只是經濟面還有文化面。他認為,兩岸應該把基礎工程做完再說,不然兩人會面沒有意義。他強調,穩穩地走,比走得快更重要。
媒體追問,如果對岸邀請馬英九前往大陸,馬英九不認為,有這種可能性,他表示,這不見得是最好的做法,高層見面不急於一時,未來不排除有這個機會,不過現在沒有時間表。
至於北京一國兩制說法,馬英九指出,「坦白說,台灣沒有這個市場,台灣的未來不可能由一個人說了就算,是由2300萬人民做決定,據20多年民調顯示,最大多數人支持現狀維持,保持兩岸往來,生活方式維持這地。」(記者:劉曉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