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完成 日方承認侵華及南京大屠殺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中日雙方 1 月 31 日同時發表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第一階段的有關論文,在這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報告中,將南京大屠殺定性為反人道屠,日本更承認對華戰爭為「侵略戰爭」。
經過中國學者和日本學者 3 年時間的共同研究和學術探討,《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宣告完成。《大公報》報導,在報告中,日方承認對華戰爭的定性為侵略戰爭,同時,承認南京大屠殺是一次集體的屠殺事件。
就戰爭責任問題,日方明確作為加害者的角色。日方學者指出,中國淪為戰場替其留下很深的傷痕。「我們必須承認造成這一結果的大半原因在於日本」。
日方更以「日軍侵略和中國抗戰」的角度分析中日戰爭,也指稱日軍對當時居民的虐殺和掠奪,違反國際法。另外,日方也表示,「追究日軍戰爭罪行,要求戰爭賠款的活動從未間斷,以日本政府為被告的審判持續至今」,承認戰時問題對當代仍有影響。
在對 8 年抗日戰爭的描述方面,中方將此戰爭定義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略戰爭」,並最終總結稱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方評論日本戰前的擴張政策認為,日本自古代以來從未放棄過奪取朝鮮半島的目標。
日方雖然明確說:「在日中戰爭中,中國的許多非戰鬥人員被迫作出了許多犧牲。」但就對外擴張政策,則認為在 1885 年日本產生內閣制度前後,軍備擴張活動也是穩健的,與中方的觀點存在明顯分歧。
不過,對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罹難者人數,中方指是「30 萬人以上」,日方的見解是「最多是 20 萬人」。對於 1937 年盧溝橋事變,中方雖然指事件與日本的侵華政策有關,但也表示「它的發生可能具有偶然性」。另外,日方論文沒有涉及日軍從事細菌戰的「731部隊」。
日本官房長官平野博文 2 月 1 日表示,歷史共同研究不會影響中日關係。他認為「歷史就是歷史,政府會面向未來開展工作。我認為不會對中日關係造成負面影響」。平野指出,「雙方是站在各自的立場展開討論,也就可能得出不同結論」。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是由中國外交部和日本外務省委託雙方的學術機構對中日歷史進行共同的歷史研究的學術活動。該活動是近年來中日雙方學者第一次一起探討中日歷史上雙方尚未共同確認的問題。
該活動從 2006 年 12 月開始,經過兩國學者的努力,在去年 12 月 24 日宣布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共 550 頁,包括「古代.中近世史」和「近現代史」部分,刊登雙方關於各時代的研究論文。雙方主要在近代史領域存在很大的觀點分歧。應中方要求,未對外公開的戰後現代史部分的處理問題也將留待今後解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