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熱錢瘋狂湧入 亞幣被迫升值 實體經濟蒙陰影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美國聯準會 (Fed) 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 (QE2) 後,美元不斷貶值,美國經濟至今未見起色,亞洲國家的貨幣卻陷入了「被迫升值」的窘境。不僅人民幣匯率加快上漲,韓圜、新加坡元、泰銖、馬來西亞元等貨幣兌美元的價格紛紛觸及數周、數月或數年的高位,甚至打破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熱錢瘋狂湧入,令這些國家的金融體系和資產市場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就連原本增長強勁的實體經濟也蒙上了陰影。


香港《文匯報》報導, QE2 雖然是在 11 月初才出爐,但從今年年中起,市場就已預期美國遲早會推出 QE2 ,國際熱錢轉而流入亞洲,導致各大經濟體貨幣紛紛捲入了升值狂潮。日圓在 8 月時兌美元就創下 15 年新高,馬來西亞元亦創下 13 年新高,就連 1997 後「連衰 10 年」的泰銖也於 9 月觸及 29 個月的高點,其餘韓圜、印尼盾、新加坡元和菲律賓比索均全線飆升,漲幅均逾 3% 。相比之下,反而是備受關注的人民幣「雷聲大雨點小」,僅升不足 2% 。

之後 QE2 正式公布,美元兌日圓一度曾達到 80.71 的創紀錄高位,不過上周韓朝炮戰爆發後有所下滑。韓圜更首當其衝,跌勢較為明顯。而馬來西亞元、泰銖和新加坡元兌美元 11 月雖然出現波動,但總體仍維持升勢。截止上周末,日、韓、馬、泰、星幣的今年累計升幅分別為 16.45% 、 0.84% 、 8.55% 、 10.29% 、 6.49%。

分析認為,對於亞洲國家而言,貨幣升值有明顯的正面作用。從內部來看,本幣走強能夠提高國民的購買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增長;從外部來看,升值亦能增強一國在國際市場的採購能力,特別是對上游原材料的獲取能力以及市場併購能力。

但更多分析相信,升值過快「弊大於利」,首先將導致大量國際熱錢流入亞洲國家,直接推升房地產價格,令資產泡沫越來越嚴重。其次是影響了這些國家的宏調政策效果,不少國家的通膨均超過了政府設定的目標,原本應該以加息來應對,但為了抑制貨幣升值只能暫停加息步伐,甚至再次考慮降息,由此可能使通膨更加激化。

另外,由於亞洲國家基本是出口依賴型國家,尤其對美歐有強烈的依賴關係,升值過快將削弱出口競爭力。以越南為例,由於越南盾的升值,越南貿易今年連續 7 個月呈現逆差。韓國開發研究院早前亦曾發表報告指出,美元兌韓圜最佳匯率為 1050-1100 之間,而 11 月份匯價一度衝高到 1106 水平。報告相信,高匯價將給韓國企業出口帶來較大負面影響。

事實上,亞洲各國政府均對貨幣堅挺表示擔憂,並在不同程度上入市干預。泰國財政部長早前已公開要求中央銀行密切關注泰銖走勢。新加坡中央銀行也表示,若新加坡元再次逼近歷史最高位,央行就準備干預匯市。韓國亦早在 9 月初韓圜兌美元觸及高點時,就已開始買入美元。業界預料,各國當局未來會進一步干預本幣走勢,以免過快升值。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