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政策性農業保險讓農民有保障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在沒有政府大幅度補貼的條件下,純商業性農業保險發展很慢。對此,江蘇省蘇州市采取政府與保險公司“聯辦共保”,共同承擔保險責任,探索出一條“政府扶持、財政補貼、市場運作、專業監管”的農業保險之路。
聯辦共保 共擔責任
蘇州政策性農業保險自2006年開展以來,經歷了“委托代辦”和“聯辦共保”兩個階段。當時,全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還沒有全面啟動。
“政策性農業保險在蘇州建立得比較早,我們把它作為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一個切入點。其本質是對農業進行補貼,讓保險發揮更大的效益。”蘇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副調研員盧水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2006年,在設計農業保險制度時,蘇州就考慮既不加重農民負擔,又不影響保險公司的服務收益。2008年7月,蘇州農業保險采用政府與保險公司“聯辦共保”的模式,政府與保險公司分別按照60%和40%的比例承擔保險責任。
江蘇東吳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是蘇州推進農業保險唯一的保險經紀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鄭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蘇州農業保險的60%到80%都是各級政府補貼,目前已覆蓋區域種植業和養殖業,2009年又推出設施農業(蔬菜大棚)保險、農機保險。新險種的推出使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擴展到保障高效農業和農業機械及農民人身安全方面。”
據統計,從2006年至2009年底,蘇州市累計承保水稻569萬畝、小麥290萬畝等,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費收入總額為1.83億元,其中各級財政補貼為1.4億元,為290萬戶次農戶提供了55億元的風險保障。
“蘇州在險種設計上,創造性地增設了‘地險’,形成中央、省、市、縣四級保險體系,有水稻、小麥等10多個險種,在全國地級市是唯一的。”盧水生說。
為化解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巨災風險,蘇州市還建立市及市(區)兩級政府巨災風險準備金。省轄市巨災風險準備金由各市(區)按當年主要種植業參保品種保費收入的10%上繳,市財政按各市(區)實際上繳保費收入的50%進行補助。同時,申請省級財政按市級預算安排資金額進行等額補貼。
目前,各市(區)2008年小麥油菜和2009年水稻的省轄市巨災風險準備金全部上繳市財政,市財政的補助也已到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