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城鄉一體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目前,蘇州城鄉居民收入比是2:1,在全國經濟發達地區最小,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科學體制規劃設計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據新華日報6月1日報道,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說,蘇州城鄉居民收入比是2:1,在全國經濟發達地區最小,而全國的平均比例是3.33:1,江蘇的平均比例是2.56:1。
“蘇州的這個比例相當了不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解釋說,“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指標就是城鄉居民收入比,蘇州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987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800多元。”?
與這一比例相對應的是,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科學體制規劃設計和制度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就意味著蘇州以富民為核心、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為旨歸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實踐已經取得了新突破。?
省委書記梁保華在蘇州調研時,把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經驗概括為四個結合,就是加快新型工業與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推進城市化和建設新農村相結合,生產方式轉變與生活方式轉變相結合,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并將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思路歸納為四句話:就是讓更多的農民轉為市民,讓更少的農民種更多的地,得到更多的收入,過上更好的生活。據了解,省委省政府將推廣蘇州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一直注意城鄉統籌協調發展,2008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將蘇州全域作為江蘇省唯一的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2009年6月,蘇州市被國家發改委列入統籌城鄉發展中澳管理項目試點。?
按照省委提出的“五個一體化”總體思路,蘇州市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富民優先為導向,以制度創新為關鍵,以組織建設為保障,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相繼出臺90多個政策文件,通過“三集中”(農民居住向社區集中、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三置換”(鼓勵農民將集體資產所有權、土地經營承包權、宅基地及住房置換成股份合作社股權、城鎮保障和住房)、“三大合作”(大力發展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農民專業合作)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建立起了一套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的有效運行機制。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認為,蘇州的股份合作,不僅促進了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對全國城鄉統籌改革與發展都具有普遍意義。?
蘇州的城鄉二元結構正在被打破,一個生產要素在城鄉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在城鄉均衡配置、新型工業與現代農業互動發展、城鄉空間結構更加合理的新型城鄉關系展露出令人鼓舞的現實模樣。到去年底,蘇州共成立“三大合作”組織2,821家,入社農戶104.7萬戶,占全市農戶總數95.6%,絕大部分農民實現“持股進城”,農村集體總資產達到787億元,村級集體年收入平均接近400萬元;四分之三的農村工業企業進入工業園區,一半以上的承包耕地實現規模經營,超過三成農戶遷入配套完備、環境優美的集中居住區;區域集中供水入戶率超過95%,90%以上的村建立了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社會保障在蘇州農村基本實現全覆蓋,正在實現社會保障的城鄉并軌。
(徐艷萍?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