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S:台灣去年Q4平面顯示器產值季減4.8% 大型TFT LCD仍為主力
2009年第四季及全年平面顯示器產業回顧與展望
工研院IEK ITIS計畫 劉美君產業分析師
一、2009及2009年全年平面顯示器產業概況
總體產業概況
2009年第四季台灣平面顯示器總產值達新台幣3,819.1億元,比前一季衰退4.8%。其中面板產業產值新台幣2,673.7億元,比前一季衰退8%,主力仍為大型TFT LCD面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2,286.5億元;其次為中小型TFT LCD面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303.9億元;TN/STN面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62.8億元,而OLED產業產值則為新台幣19.3億元。另外,關鍵零組件產業產約為新台幣1,145.4億元,比前一季成長3.6%,其中彩色濾光片產業產值約新台幣325.1億元,偏光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116.2億元,玻璃基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379億元,背光模組產業產值約新台幣325.1億元。
細項產業分析
大型TFT LCD面板產業方面,2009年第四季台灣大型TFT LCD產值由於面板漲勢停滯,出貨量趨緩,使產值呈現產值萎縮的局面,較第三季減少約3.4%,來到新台幣2,286.5億元。本季產值呈現旺季不旺的因素在於前兩季面板報價因急單效應,導致漲勢凌厲,而在第四季時出現疲態,再加上監視器以及NB等IT終端業者因開學旺季結束,降低備貨等雙重影響下,使得IT面板報價呈現停滯不前的局面。而TV面板報價也在第四季時呈現停頓,主因在於因景氣不佳,使得歐美消費者在耶誕與新年假期的購物意願普遍保守,對LCD TV的需求不如以往,此外新興市場在第四季時對TV面板的需求亦不明朗,也連帶干擾TV面板對面板業者營收的挹注。在中小型TFT LCD面板方面,由於是中小尺寸TFT LCD傳統淡季,出貨量均較2009年第三季下滑,但因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在手機市場滲透率提升相當快,此類面板需求相對較佳,對手機面板平均尺寸以及解析度規格需求較高,因此中小尺寸面板單價(ASP)反而成長,台廠中小尺寸TFT LCD產值較2009年第三季衰退32.4%。OLED面板產業方面,因PMOLED出貨穩定成長,價格維持平穩,營收表現不俗,然而AMOLED面板的部分出貨仍無明顯起色,總計PMOLED與AMOLED產值達到18.9億新台幣。在TN/STN產業方面,由於第四季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出貨的淡季,再加上搭配TN/STN之傳統手機市場,已逐漸被搭配觸控功能的TFT-LCD智慧型手機所侵蝕,因此,TN/STN整體營收下滑約一成,達62.8億元。
再從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之關鍵零組件部份來看,在彩色濾光片產業方面,在2009年第四季隨著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停滯不前,因而在傳統旺季的第四季出現-2.4%的負成長。偏光板產業方面,在2009第四季全球景氣逐步改善及中國內需市場的帶動下,面板的需求從第二季開始即逐月往上,第四季的液晶面板出貨受惠於終端廠商提前準備明年第一季新年及中國農曆年的銷售需求,偏光板產業整體營收將較第三季成長7.4%,達116.2億元。玻璃基板產業方面,2009年第四季雖然下游面板需求旺季效應不甚明顯,但由於康寧台中廠於10月發生電力中斷的事件,熔爐檢測影響台灣5-7.5代玻璃基板供應稍嫌吃緊,使基板報價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產值仍小幅上升至新台幣379億元。背光模組產業方面,由於第三季通常為背光模組廠商需求較強勁的時期,相較之下第四季需求即會自然下跌。但今年受惠於中國春節前採購背光模組存貨,故第四季仍可維持微幅成長的狀況,台灣背光模組產業於2009年第四季產值呈現微幅成長近4%,達325.1億元新台幣的水準。
[NT:PAGE=$]
廠商動態
過去國內平面顯示器投資重心明顯集中於TFT LCD行業,主要投資廠商分別包含友達光電、奇美、廣輝、華映、翰宇彩晶、群創…等企業,其中次世代產線以TFT LCD 5代線、5.5代線為主。由於2008年全球景氣急轉直下,使得2009年國內平面顯示器投資額僅達新台幣1,464億元,大多用於原有產能的擴充與營運維持,較為大型的投資計畫僅友達的8.5代廠以及奇美的7.5代廠投片量產,不若往年投資擴廠的風潮。
在大型TFT LCD面板方面,2009年由於廠商並無大幅度擴張產能的計畫,在第一季時為控制價格,產能利用率降至2年來同一時期最低之水準。第二季開始因終端需求回補,由監視器與NB面板帶頭喊漲,大型面板報價逐步回復到現金成本以上的水準,對廠商的營收帶來止血的效果。
2009年台灣面板產業較為重要的事件為群創光電與統寶光電、奇美電子的合併案。這是繼2006年友達光電合併廣輝電子之後,台灣面板產業另一項重大的合併案。不同於以往的合併案多為業界水平整合的形式,本次合併案主要是以群創光電背後的母集團-鴻海集團,以下游EMS廠向上游整併零組件的形式,與面板廠進行合作,此舉堪稱台灣業界首見,也是全球面板產業首見。未來挾鴻海集團強大的EMS代工服務做為出海口,群創光電、奇美電子以及統寶光電三合一能否為台灣面板業界再創高峰,值得多加關注。
中小型TFT LCD面板應用市場成長來自於高階手持式裝置面板的盛行,使得中小型TFT LCD面板需求增加。為了因應使用者的需要,此類面板逐漸走向解析度高、色彩飽和度更高的技術趨勢發展,使得中小型面板從過去的TN/STN技術產品走向TFT LCD技術的應用。
由於經濟切割率及技術進步,現今業者已採用第4世代以上的生產線來生產中小尺寸面板,原有第2~3世代的生產線被迫轉型。在技術方面,LTPS TFT LCD的高解析度優勢已逐漸被a-Si TFT LCD趕上,而手機廠商逐漸啟用AM-OLED面板作為主面板,對中小尺寸a-Si TFT LCD造成威脅。中小型TFT LCD主要應用在手機、數位相機及攜帶式DVD、及Netbook等產品,台灣廠商的出貨量成長動力仍主要來自於手機面板。由於手持式裝置終端產品的平均售價(Average Sale Price;ASP)日益下滑,但對顯示器品質要求卻是越來越高,以至於中小型TFT LCD出貨量雖成長快速,但產值的爬升速度卻低。2008年中小尺寸TFT LCD面板產業產值隨著手機、導航機(PND)、數位相框(DPF)及低價筆電(Netbook)等中尺寸面板產品而成長,但2009年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導致消費者信心衰退,也減弱消費性電子的購買力道。展望2010年,必須觀察這些產品是否可以隨著景氣復甦而帶動消費信心成長,因此如何提振消費者信心或是各國振興內需方案的力道已成為未來重要觀察指標。
2009年台灣投身於OLED面板製造的廠商僅剩錸寶、悠景以及奇晶光電三家,其中錸寶、悠景主攻PMOLED市場,而奇晶光電則致力於AMOLED製品的開發。2009年台灣OLED面板產業因受景氣不佳所波及,產值預計達到新台幣74.3億元,預期2010年景氣復甦之後,應可達到新台幣96.3億新台幣之規模。
在PDP產業方面,台灣早在2006年1月台朔光電及華映的相繼退出生產PDP面板後,台灣在PDP產業即畫下了句點,且目前為止台灣在PDP產業中仍然無人再投入製造的行列。主要退出的原因除了來自於日系PDP業者不再技轉之外,台灣廠商無法掌握上游材料與技術、缺乏經濟規模的生產成本讓台商難以繼續投入生產,加上LCD技術逐漸壯大的排擠效應,故台灣於2006年完全退出PDP產業,截至目前為止未再嘗試進入。
[NT:PAGE=$]
二、第四季重大事件分析
1.群創、奇美電閃電宣布合併,終結產能競賽惡鬥,集結力量力抗韓國業者以開創新局
群創、奇美電閃電宣布合併,未來群創為存續公司,新公司改名為奇美電子。2009年11月14日雙方董事會正式通過,群創與奇美電將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換股比率為奇美電2.05股換群創1股,合併基準日原訂為2010年5月1日,爾後提前至2010年4月1日,合併後新奇美股本約720億元,其中許文龍和奇美集團持股比率約20%,郭台銘和群創合計佔有15%股權。這是台灣面板產業史上,首次出現以下游OEM業者主導,向上游整合進行的面板業整併。過往台灣面板業界整併,均是以同業間水平整合為主,本次合併案雖以群創合併奇美電子為主,然實質上是以強化鴻海集團零組件佈局為考量下的運作產物。鴻海集團現有與面板相關的產品線主要包含手機、監視器、LCD TV組裝業務。原本群創光電已在監視器代工組裝領域闖出一片天,統寶購併案,繼之為Nokia手機代工業務增添生力軍,此次與奇美電子合併,為缺乏TV面板廣視角技術奧援的鴻海集團,在電視整機組裝業務提供穩定的面板來源,鴻海的東歐、中國與墨西哥組裝廠,將因本次的合併案得到最佳的供貨保證。未來鴻海集團面板應用產品領域,將以統寶的3.5代LTPS產線,奇美電子的3.5代至8.5代線,以及群創光電自有的4.5代與6代線,大軍集結橫掃全球手機、液晶電視以及監視器代工組裝業務。
2.彩色濾光片廠商力圖轉型,朝向觸控面板技術前進
彩晶興建月產能達5萬片規模的彩色濾光片產線將增加我國彩色濾光片之供給,另外中國武漢天馬微電子旗下4.5代TFT LCD面板生產線以及彩色濾光片生產線,可望於2010年底正式試產。預計投產後,TFT LCD面板月投片量將達3萬片,彩色濾光片月投片量將達9萬片。多餘的彩色濾光片可外售至中國其他面板廠,將影響台灣的外售彩色濾光片產值。值得密切觀察中國業者自行發展液晶面板的關鍵零組件產業對我國產業之後續影響。
此外,專業彩色濾光片廠則是減少供給,目前達虹旗下有2條產線,包括1條3.5代彩色濾光片產線和1條4.5代彩色濾光片,但4.5代彩色濾光片產線自2010年第一季起將逐步轉產觸控面板。另一家專業彩色濾光片廠和鑫亦將旗下5代線彩色濾光片產線轉型供應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自2008年起,內製彩色濾光片以超過外售比例,專業彩色濾光片廠商面臨整併風潮,例如展茂的分割出售。至今,彩色濾光片廠商已走出另一片天空,預期將發揮既有的鍍膜製程能力,在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領域有所發揮。
3.中國天馬微電子4.5代生產線量產,為低階面板供給增添變數
中國武漢天馬微電子旗下4.5代TFT LCD面板生產線以及彩色濾光片生產線,可望於2010年底正式試產,預計投產後,TFT LCD面板月投片量將達3萬片,彩色濾光片月投片量將達9萬片,估計每年約可生產2,000萬片TFT LCD中小尺寸面板,須觀察是否影響台灣的低階面板銷售。
達信與力特簽定偏光片生產設備轉售及廠房租賃意向書,成為台灣第一大偏光板供應商力特光電在2008至2009年金融風暴,公司將南科廠停產,並集中於桃園廠生產。力特積極處理南科廠房於2009年12月與達信科技簽定偏光片生產設備轉售及廠房租賃意向書。達信方面為了強化在偏光片產業之市佔率與競爭力,與力特光電簽定其南科廠偏光片生產設備購買及廠房租賃協議,希望藉由此項投資,增進技術實力並擴大國際市場。達信取得力特南科廠,將可滿足友達擴廠以及中國市場成長的需求,目前偏光片佔公司營收比重已從原本的7成提升至8成,已是台灣第一大偏光板供應商。
4.TN/STN廠全台晶像切入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市場,獲Windows 7認證
因為現行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與受到TFT-LCD面板龐大產能,擠壓了TN/STN的生存空間,因此,較具規模的勝華、凌巨早已轉型成為TFT-LCD面板廠,而其他小廠如全台晶像則切入電容式觸控面板供應鏈,這也突顯出若要在這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生存,必須隨時能夠應變,除了兼顧本業的營收外,還必須不斷的探詢未來科技的趨勢,適時的投入資源轉型以對市場變化。
5.LED背光源應用加速,將帶動未來背光模組廠成長
LED取代C彩色濾光片L成為新背光源的趨勢已經底定,目前筆記型電腦面板已經大幅採用LED背光源,而2010年LED背光源也可望大幅應用在液晶電視以及液晶監視器上LED背光替代原本的C彩色濾光片L背光源,將帶動背光模組廠商找到促進營收的驅動因素,進而加大各背光模組廠商逐LED背光模組的出貨滲透,目前的出貨量多寡排序分別為以筆記型電腦、次要為電視、最後為監視器,重要廠商包括中光電、瑞儀、輔祥以及大億科技等廠商均有所著墨,這也被背光模組廠視為是新的成長動能。
[NT:PAGE=$]
三、未來展望
2009年第四季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產值在終端系統廠擔憂庫存高漲的預期下,拉貨意願出現縮手的情形,也讓第四季的面板報價不若前兩季的漲勢凌厲,呈現停滯的狀態。而原本寄望第四季歐美市場因聖誕季能帶動需求,然而由於對經濟前景悲觀,歐美消費者對於採購的意願仍相當保守,讓終端市場的復甦難以有明顯的起色,連帶的也影響面板的需求。
展望2010年第一季的表現,大型TFT LCD面板產業方面,因應農曆春節假期的長假需求,以及工作天減少的預期效應帶動下,下游拉貨意願持續揚升,監視器、NB、以及TV面板的漲勢再起,2010年1月開始報價再度上升,平均已出現每片3-5美元不等的漲幅,因此預計2010年第一季將呈現淡季不淡的局面,產值將上升至新台幣2,476.3億元的規模。在中小型TFT LCD面板產業方面,預估2010年第一季中小尺寸面板營收則呈現微幅衰退4.5%。但台廠將可持續自日本面板業者手中奪得國際大廠中小尺寸TFT LCD訂單,有機會抵銷部分淡季效應以及2月工作天數較少的副作用,降低對第一季營收產生的衝擊。OLED面板產業方面,因步入淡季,出貨量應會轉淡,估計2010年第一季我國OLED產值將略微萎縮,達到18.8億新台幣的規模。在TN/STN產業方面,隨著國際各大手機大廠,力推智慧型手機情勢下,國內的TN/STN的廠商已積極轉向朝觸控面板發展,在未來TN/STN整體營收必將逐季下滑,預計2010年第一季將下滑約6.8%,營收到58.5億元左右。
關鍵零組件之彩色濾光片產業方面,隨著我國專業彩色濾光片廠商相繼轉型觸控面板製造,與面板廠搭配的彩色濾光片內製產能持續擴充,成長前景依然受到阻礙。以彩晶為例,為了滿足自身產能需求,彩晶決定投資新台幣50億元,興建月產能達5萬片規模的彩色濾光片產線,但達虹與和鑫相繼將4.5代與5代彩色濾光片生產線轉做觸控面板。國內彩色濾光片產值成長面臨瓶頸,預估2010年第一季衰退幅度約6%。偏光板產業方面,群創與奇美電合併成新奇美後,原本群創監視器面板使用的偏光板主要來源為日東電工,其次是LG Chemical,因此,在2010第一季時奇美材料第三條產線正式運轉時,將有機會導入群創監視器面板,故預估2010年第一季偏光板產業整體營收將較2009年第四季再成長10.4%達128.3億元。玻璃基板產業方面,隨著2009年第四季進入尾聲,終端出現明顯提前備貨的效應,使得面板業者對於玻璃基板的需求逐月增加,特別是5-6代的玻璃基板的需求更為明顯,因此展望2010年第一季,因下游面板需求增加,呈現淡季不淡的局面,預估基板需求量亦隨之遞增,預估2010年第一季我國玻璃基板產值將持續小幅上揚的局面,來到421.4億新台幣的規模。背光模組產業方面,2010年第一季由於2009年下半年出貨強勁仍有庫存,又遇上中國農曆春節實際工作天數較少,故預估2010年第一季的整體產值將較2009年第四季將微幅衰退8.2%。
四、論大尺寸TFT面板產業對國內之附加價值貢獻
企業的表現可由許多指標來衡量,例如從財務方面而言,營業收入、營業利益、毛利率…等皆屬之。然而顯示器產業型態已逐漸轉為垂直分工,產業鏈之上、中、下游各業者之表現不適合一概而論。以下試圖採用「附加價值」的概念來計算國內平面顯示器產業廠商的產業表現,藉以衡量業內廠商之實際產出及貢獻。
企業之附加價值是指企業從事生產活動,在原物料、半成品等中間投入之上所新增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可由下列數學式得之:
(a)附加價值=生產總值-中間投入
(b)生產總值=生產價值+加工及修配收入+其他營業收入
(c)中間投入=耗用原材物料+耗用燃料+代客加工由顧客提供之原材物料+生產用電力費用+其他費用
液晶面板產業特性是產品生命週期短,技術演進快速,景氣循環現象明顯,故此產業內有所謂「液晶循環」(Crystal Cycle),其原因為面板主流尺寸更迭時會出現供給不足的現象,市場氣氛顯得樂觀,隨之出現過度投資或擴產;等到景氣下滑便形成產能過剩,價格因而下滑,廠商隨之減產或延後投資,直到需求逐漸復甦,出現供不應求,價格因而上揚,廠商隨之進行次世代投資,如此重複循環。但是隨著產業競爭白熱化,廠商亦逐步調整策略,避免出現投資過度之狀況,此「液晶循環」現象已逐步趨緩。
而2008年則以大幅驟減的方式下跌,2008年的附加價值相較於2007年下降幅度約新台幣1,000億,分析附加價值的組成元素,可瞭解最大的主因來自於營業利益的下跌,從組成附加價值的項目來看,營業利益僅有2007年的兩成,僅達260億新台幣,而勞動報酬下跌了32億新台幣,由2008年第三季開始的全球經濟情勢的影響下,各家廠商獲利皆受影響,且公司為了減少人力支出,亦大幅裁員、放無薪假來減少成本。預估2009年之後,附加價值將逐年回穩,附加價值率也逐漸回到近30%的水準。
另外由於此為預估的數據,可能會影響實際附加價值的因素為二,第一是產能利用率的各面板廠的實際數字若和本假設有不同則會影響實際營收及營業利益推論,第二是在於市場上的需求是否能將開出的產能皆賣出,此亦會影響本研究預估的營收及營業利益情形。以上試圖由附加價值的觀點來衡量台灣大尺寸TFT面板產業之表現,並分析附加價值之組成結構,冀望找出產業附加價值成長動力來源,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營業利益、折舊費用及用人費用為附加價值的最大組成因子,若能提升此三項目,將可進一步提升大尺寸TFT面板產業對國內之附加價值貢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