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機電(600151):配股為光伏產業點火,助推三大新興產業5年后兩百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正當全世界為經濟二次探底擔憂時,我國國務院提出了新一輪刺激經濟發展、提升國家長期競爭力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等。 彎道超車凸現中國智慧。
正當部分專家為光伏產業短期調整迷茫時,航天機電將配股融資不超過13.87億元,全部用于打造完整的光伏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力爭成為國內綜合競爭力一流的光伏新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潮水退去方顯航天機電真正實力。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航天機電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簡稱八院),是八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投融資和產業化管理平臺。經過多年發展,航天機電打造形成了以新能源光伏、高端汽配、復合材料為主的三大產業板塊。2009年底,該公司總資產56.35億元,凈資產13.02億元。而三大業務板塊均符合國家戰略性產業規劃和發展方向,為航天機電未來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為了充分利用航天資源優勢,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航天機電提出了公司發展“十二五規劃”,在立足現有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新能源光伏產業,穩健發展高端汽配產業,積極培育新材料應用產業。公司計劃到2015年,總資產達到10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以上,其中光伏產業銷售收入140億元;高端汽配產業50億元(含合營企業);復合新材料應用產業收入10億元。
光伏產業蟄伏已久
根據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總能源結構中將占到30%以上,而太陽能發電在世界總電力的供應中將達到10%以上。在未來可預見的半個世紀中,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將長期保持快速的增長勢頭。而從短期來看,雖然2009年受到了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全世界新增光伏安裝仍達到7.3GW,超過2008年新增的約6.5GW。進入2010年,光伏產業再次進入高速增長期,太陽能光伏組件價格的顯著降低,極大地刺激了全球光伏市場的需求。隨著日本于2009年重新啟動太陽能補助計劃,以及美國光伏市場的逐步啟動,全球2010年光伏新增裝機將超過12GW。
基于對產業前景的信心和投身國家能源戰略的責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把發展光伏產業列為集團公司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確定以航天機電為產業發展唯一平臺,積極推進航天光伏發展的戰略思路及布局。如今,依托大股東的支持,在沒有市場融資支持的前提下,航天機電光伏產業鏈已經初步貫通,滬蒙兩大產業基地建設順利,產能正在逐步釋放。一旦配股資金到位,將大大緩解公司的財務壓力,光伏產業即可點火升空。
資料顯示,航天機電蟄伏光伏產業已久。
2000年,航天機電與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共同投資組建了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由此開始積極推進航天光伏技術的民用產業化。太陽能公司集光伏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系統工程為一體,在國內太陽能發電行業奠定了先發優勢,并在國家“光明工程”招標中,一舉獲得“西藏日喀則地區無電鄉42個電站工程”的總承包項目,項目所用的組件全部由公司開發生產提供。光明工程為航天機電積累了豐富的電站建設經驗。
作為此次配股募集資金主要投向的內蒙古神舟硅業有限責任公司于2007年5月成立,是一家專業從事多晶硅及下游產品、副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第一階段1500噸/年多晶硅項目已進入試生產,第二階段3000噸/年多晶硅項目按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實現機械竣工。
2009年3月,航天機電和天津市環歐半導體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建設首期工程,計劃將建成為年產能800-1,000MW的太陽能單晶硅錠、硅片生產基地。
另外,坐落在上海閔行浦江園區的上海神舟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是航天機電全資投資的子公司,第一期50MW/年晶體硅電池項目已于2010年6月試生產,二期150MW的生產能力也將于今年年內形成,將成為航天新能源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產業基地。
再有,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由航天機電和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等單位2000年共同投資組建,目前已經具備150MW組件生產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航天機電于2009年3月成立的太陽能系統工程分公司,已建立并形成大型太陽能系統集成和電站的終端總承包業務能力。
2009年,航天機電還與海外光伏運營商成立了合資公司,順利進入歐洲光伏市場,并已獲得了系統集成業務和電站經營業務。公司在意大利分期投資規模達26.8MW的光伏并網發電項目,項目總投資10297萬歐元,成為首家獲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第一個海外光伏發電項目。同時,該公司正積極在西班牙、美國等海外市場加緊布點,通過參與光伏電站項目建設,拓寬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百億航母呼之欲出
140億元的年銷售收入——如果5年后的航天機電真的實現了這一光伏產業的宏偉藍圖,投資者獲得的高額回報將毋庸置疑。
經過多年的發展,航天機電在光伏領域已經具備領先的技術優勢、項目管理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同時,該公司還在努力形成光伏經營贏利新模式,即從原來單純的向客戶銷售組件產品,盡快轉變為通過承接光伏電站項目拉動光伏產品銷售、通過參與光伏電站項目建設來出售電站或運營電站,從而形成新的經營/盈利模式。
憑借整體優勢,航天機電已先后完成了獨立電站、并網電站、聯合建造電站400余座,建設了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內蒙等七省區“光明工程”、國家863計劃兆瓦級BIPV并網示范電站、國家發改委100kWp并網電站、綠色奧運100kWp電站、上海世博中心兆瓦級光伏電站等國內知名項目。
由航天機電設計、建設的世博中心1MWp電站,是世博中心綠色環保的精彩之作之一。該電站占地8000平方米左右,可實現年發電100萬度、年二氧化碳減排900余噸,可供約2000戶居民用上一年,代表了目前國內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的先進技術,體現了建筑與光伏技術的完美結合,也是航天機電履行“節能減排”社會責任的充分體現。
目前,航天機電正在籌建上海航天城2.3MWpBIPV并網電站、呼和浩特5MWp荒漠電站、呼和浩特神舟硅業1.1MWp并網電站等大型電站,并已獲得甘肅嘉峪關10MWp并網電站項目的總承包,是國內成功中標10MWp級光伏電站建設的四家總承包商之一。如今,航天機電已完成獨立電站190座和并網電站23座,共213座;聯合建造獨立電站約200座。
未來五年,航天機電將以“肩負人類可持續發展使命,破解全球能源環境問題,發展國家戰略性產業,集中資源,集成核心,打造垂直一體化的百億光伏產業鏈”為指導思想,全力打造1GW的航天垂直一體化光伏產業鏈,形成面向全球光伏市場的光伏系統集成工程能力、銷售服務能力。同時,在已有的領先技術研發能力上,該公司將繼續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研發能力,擁有國家級光伏工程研發中心和檢測實驗室,省市級硅材料研發中心和太陽能電池技術中心。
為了確保實現這一目標,航天機電將不斷加快產能建設速度。在2011年底之前,該公司將形成約500MW當量產能的、上下游基本匹配的航天光伏的核心制造平臺,形成適度規模的內部產品上下游配套能力,以能有效地掌握主動權,起到整個產業鏈發展的支撐作用。同時,航天光伏營銷公司正在積極籌備中,未來將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一策劃、分工負責的架構,形成強大的系統集成能力,通過承接電站建設拉動產業鏈發展的目標,提升綜合營銷能力,起到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市場龍頭作用。另外,航天機電正在積極建立航天光伏產業鏈成本模型,利用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切實制定降本措施,確保產業鏈的綜合成本優勢,力爭到十二五末期,將發電成本控制在1元以內。
有專業機構分析認為,配股融資的進行將為航天機電全力提升光伏產業鏈的競爭實力提供關鍵性的資金支持,并確保該公司未來3-5年內將進入新能源光伏產業的快速擴張期,光伏產業將成為航天機電一個強勁的利潤增長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