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比價偏低早秈稻面臨價值重估

鉅亨網新聞中心


業內人士認為,早秈稻期貨相對偏低的比價是其日益活躍的根本原因,而在周邊農產品牛市尚未結束的情況下,早秈稻期貨有再次走強的機會。
  
期貨日報11月1日消息,在基本面極為平靜的情況下,在10月18日—25日短短6個交易日,早秈稻期貨主力ER1105合約上漲近300點,持倉量和成交量也出現暴增。但相對寬松的供需面,加之周邊農產品下跌拖累,早秈稻期貨在上周沖高回落。對于早秈稻期貨的大幅波動,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是資金的不理性炒作導致,但我們認為早秈稻期貨相對偏低的比價是其日益活躍的根本原因,而在周邊農產品牛市尚未結束的情況下,早秈稻期貨有再次走強的機會。
  
目前的供需面上找不出早秈稻價格大漲的理由,今年中國整體稻谷供需面仍舊屬于供略大于求的較為寬松的格局。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中國稻谷新增供應量為3936億斤,比上年增加25億斤,需求量為3745億斤,比上年增加48億斤,年節余量為191億斤,國內稻谷庫存量依舊保持繼續增加的勢頭。其中,早秈稻受天氣異常以及播種面積下降影響,產量為626億斤,同比減41億斤,減幅6.1%;需求量為636億斤,同比增加24億斤,年度節余-8億斤;但由于前幾年年節余量都在40、50億斤以上,庫存極為充裕,今年國內早秈稻供應不會出現任何缺口。
  
但是,如果以為供需沒出現大的變化,商品價格就不會出現大的波動的話,那就錯誤了。目前早秈稻期貨的非常規大漲,我們認為主要是比價方面的問題,商品與貨幣的比價、務農與務工收入的比價、早秈稻與其他相關商品的比價偏低是早秈稻上漲的原因,早秈稻期貨甚至國內糧食價格都面臨著價值重估的問題。
  
一、流動性過剩是目前物價上漲的根源
  
其實物價就是商品與貨幣的比值,如果商品相對多,貨幣發行量相對少,商品價格就會下跌,也就是通貨緊縮,如果商品量相對少,貨幣發行量大,商品價格就會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為應對2008全球性金融危機,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大肆釋放流動性,中國自然也不例外,2009年新增貸款9.5億,今年又增加7.5億,M2增加幅度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除此之外,中國成為已經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龐大的外匯占款也增加了國內人民幣的流通量。今年以來,大蒜、生姜、綠豆等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無不是因為流動性過剩的結果。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流動性過剩、通脹苗頭出現的問題,采取提高銀行準備金率、加息的措施來收緊流動性。但短時間內很難撲滅通脹的熾焰。在這種資金寬裕情況下,在農產品里,連交割標的物數量達1.6億噸以上玉米期貨都可以持續高走,交割標的物數量只有3100萬噸左右的早秈稻,這樣的小品種,自然更有上漲的理由和條件了。
  
二、務工和務農收入的比價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根源
  
最近幾年,中國的農產品產量在不斷上漲,政府不斷提高收購價格,使得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種糧毛收入應該呈增加的趨勢。但即便如此,幾乎每年都會出現農民對農產品惜售的現象。惜售的原因主要是種植成本增加、種植收益不理想。而種植成本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用工成本。隨著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農民外出務工機會和收入不斷增加,一畝地農作物收益抵不上一星期外出務工收入的情況開始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惜售看漲,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雖然在年初政府就提高了今年早秈稻的收購價格,但由于農民的惜售以及收購企業的抬價,早秈稻收購價格很快就遠遠超過政府制訂的收購價格,使得政府的早秈稻托市收購預案根本就沒有實施的機會。而農民的惜售,也使得今年早秈稻的收購數量大幅度下降。據統計,截至9月30日,8個早秈稻主產區社會各類糧企累計收購2010年產早秈稻676.1萬噸,同比減129萬噸。其中國有糧企累計收購425.8萬噸,同比減177.7萬噸。政府對早秈稻貨源的控制數量的下降,會減弱政府的市場調控能力,從而為糧價將來的大幅度上漲埋下隱患。在農民惜售和收購的博弈中,不論是小麥、玉米還是稻谷,農民都取得了暫時的勝利。
  
三、早秈稻和其他糧油農產品比價偏低是其價格上漲的最直接的原因
  
如果農產品是商品中的價值洼地的話,早秈稻期貨就是商品中的“死海”。世界性金融危機后,在各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措施下,工業品或因流動性增加,或因需求向好,價格都接近了危機前水平,而大多農產品與前期高點相去甚遠。因此,農產品在今年出現了全面補漲,先是有工業性質的棉花和白糖,然后小麥、玉米和豆類,都紛紛走出了強勁的上漲趨勢。在國內期貨盤面上,只有早秈稻期貨依舊我行我素,振蕩低走。早秈稻與其他糧油農產品的相對低價,一方面會導致消費上替代。比如在南方地區,如果早秈稻價格低于玉米,就可以在飼料配比替代玉米使用;如果早秈稻價格大大低于面粉,在學校、工廠等食堂也可以替代面粉食用;從而增加早秈稻的用量,而最終驅動早秈稻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會改變市場對早秈稻價格的評估。粳稻、中晚秈稻、玉米、小麥、油脂油料價格都上漲了,不論是農民還是早秈稻流通環節,都自然會認同和接受早秈稻價格上漲的現實。那么在期貨盤上,這種認同會因資金的角逐變得更為迅速和直接。
  
相對于期貨市場,早秈稻現貨市場價格變化幅度不大,依舊保持在2000元/噸左右的水平,這也成為很多投資者看空早秈稻期貨最有力的理由。但期貨市場的功能之一就是價格發現,而不是現貨市場的影子,期貨市場引領現貨市場的情況屢見不鮮。
  
更遠地看,整個農產品,特別是糧油農產品板塊都處于一個大牛市之中,歐洲的干旱導致國際糧油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進而傳導到國內油脂油料價格上漲。而國內玉米、粳稻庫存的大幅度下降都可能成為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動力。從這個背景下考量,早秈稻期貨補漲后,后期仍有可能繼續跟隨整個農產品板塊上漲。早秈稻期貨的牛市僅僅是拉開了序幕,而絕不是終場。

(劉洋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