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產能過剩,把好環保土地融資三道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中國經濟已於今年二季度觸底反彈,全年「保八」增長毫無懸念,但是經濟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當前宏觀調控的突出工作。專家分析認為,產能過剩與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沒有必然關聯,不過在經濟企穩復甦的當口,盲目投資的衝動仍需警惕,政府部門只有把好環保、土地、融資三道閘,才能有效控制產能,避免給經濟復甦造成隱患。
產能過剩形勢嚴峻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此前在總結今年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時,用一系列數據闡釋了當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嚴峻情況。
他舉例稱:「鋼鐵行業去年底產能已達到6.6億噸,目前在建的還有5800萬噸,過剩產能近2億噸;全國主要鋼材市場庫存增加,9月末比年初增長93%。在建水泥生產線超過400條,新增產能超過6億噸。電解鋁產能明顯大於需求的情況下,目前在建還有200萬噸。此外,造船、化工、平板玻璃、大豆壓搾等行業也都存在較為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
不僅傳統行業如此,一些新興行業也存在重複建設的傾向。2008年我國多晶硅產能2萬噸,產量4000噸左右,在建產能卻有約8萬噸,明顯過剩。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發展緩慢,國內太陽能電池98%用於出口,相當於大量輸出國內緊缺的能源。風電設備投資一哄而上的局面也非常突出,目前我國風電機組整機製造企業超過80家,還有大批企業想加入,2010年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2000萬千瓦,而每年的風電裝機規模預計只有1000萬千瓦左右。
專家認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在金融危機發生前已經出現,金融危機造成的外需不振,讓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投資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7.6%,在天量新增信貸的推波助瀾下,一些地方又萌發上馬新項目的衝動,如不及時制止,後果不堪設想。
把好三道閘
國務院審時度勢於9月29日批准了多部委《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風電設備為重點調控對象。
根據《若干意見》的部署,上述六大產業國家有關部門將原則上不再批准擴大產能的項目。《若干意見》要求各級投資主管部門加強產能過剩行業項目審批管理,嚴禁化整為零,違規審批,嚴防財政性資金流向產能過剩行業的擴大產能項目。
指導性的意見已經下發,但是如何執行才能更有效率?由於考慮到GDP和就業人數,地方政府往往成為產能過剩背後的推手。為此,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表示,此次調控與以往不同的是,將實行問責制,對地方政府官員提出更高要求。
有專家表示,政府要控制產能過剩必須把好三道閘,一是加大環保準入門檻,對不符合要求的小企業兼併重組;二是嚴格控制土地使用,依法依規用地;三是限制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再融資,從資金上扼殺投資的衝動。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上述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調整產業結構應重視需求結構的調整,改變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投資的局面。如果繼續高度依賴政府投資,就很難改變產業結構失衡的局面,造成產能過剩,投資浪費。同時服務業不會較快發展,不利於擴大就業。」
此外,熊必琳還認為,中國過剩產能「要堵也要疏」,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既成事實的情況下,適時鼓勵企業到境外去建廠,可以減輕國內產能過剩,及在能源和環境方面的壓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