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應依托期貨市場建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農村建設是世界性的話題,大力發展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形成“公司+期貨+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格局,再依托期貨市場,化解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風險,保障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的穩健經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
一、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的架構
以國家發改委牽頭,由國家糧食儲備局、國家糧食局、農發行參與出資,多家國有控股企業、保險公司共同參股的形式成立全國性的股份制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首先,該合作經濟組織以期貨交易所為中心,分設各期貨品種事業部門。如:以鄭州交易所為中心,建立綠豆、小麥、棉花、白糖等事業部,以大連期貨交易所為中心,建立大豆、豆粕、豆油、玉米等事業部。其次,以期貨產品主產區為重點,輻射全國,形成地區、地方性的與農民直接進行交易的三級網絡機構。該經濟組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形成獨立的法人機構,采用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法人由國資委任命,該機構可先試點,后選擇適當時機可以上市。
二、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的組織職能
1. 通過訂單農業,保障農民產供銷的合理化
建立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形成“公司+期貨+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農戶”的模式。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宗旨是為農民提供各類產供銷和技術服務。通過訂單農業,因地制宜,發揮當地農業產業的優勢,合理地組織農民進行生產,對農業生產資料實行上游采購,減少流通環節,以成本價供應給農戶;或通過前期免費投入,后期在定單結算中扣除的方式保證農戶生產資料的及時供應。農業合作組織將龍頭企業的訂單和國家對農民的各項補貼措施落實到千家萬戶,保證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暢通,做到以銷定產或以產定銷。
2. 依托期貨市場,規避糧食市場風險
“公司+期貨+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農戶”的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以市場化手段將農民一家一戶承受的風險通過新型經濟組織轉移到期貨市場,還可以依托期貨市場解決該組織自身面對的市場經營風險:結合市場糧食的改革,利用國家糧食儲備的現貨,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市場運作:當現貨多時,可以在期貨市場提前以賣出期貨的方式,規避糧食陳舊,價格下跌的風險;當現貨少時,可以在期貨市場提前以買入期貨的方式,規避糧食供不應求物價上漲的風險。既保證了國家糧食儲備安全,又加強了中國在期貨市場上的地位。
3. 利用現貨市場,引導龍頭企業合理地組織生產
新型農業合作組織可將訂單直接落實到各龍頭企業,組織企業進行合理生產,參與全球的競爭。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參股或購并龍頭企業,向上下游發展,這樣一來有利于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又能防止國家經濟風險。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中小企業和企業集群示范基地,推廣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系統措施推動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的建立
1. 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體系
當前,中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存在組織化程度不高、管理和運作不規范、功能發揮不盡人意、監管和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建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完善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可以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作用,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應用國家給予的政策,有效地防范風險,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同時還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對各級專業合作機構進行有效監督,對每一份訂單追蹤其來龍去脈,對每一筆資金的使用要加以審計,特別是國家委托其對農民的政策性補貼要一查到底,使好事辦好。
2. 調動農民參與合作組織的積極性
各級政府應該積極配合,發揮好監督作用,把對配合各級經濟合作組織的工作納入政府考核機制,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合作組織的積極性,解決遇到的難題,加大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建立市場信息和科技興農的傳導機制,讓信息傳遞更加快捷;增強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
3. 發揮經濟組織中各成員的作用
發揮保險公司的優勢,對定單農業進行農業再保險,為農民建立農業保險機制,為參與合作組織交易的農民提供一定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保險公司可以以農民和經濟組織簽定的定單,經濟組織與龍頭企業的定單,或經濟組織在期貨市場的倉單為抵押,如果初期農民交不了保費,可以通過合同的形式在其農產品收獲的季節,產品賣給經濟組織的時候以扣除的方式進行,而在年景不好的季節,農民欠收的損失就可以由保險公司陪付,以期達到雙贏的目的。
國家通過農發行給與農業合作組織以政策性的扶持,如:稅收,資金等方面;應積極推進有關農業合作組織的立法工作;鼓勵金融機構對農業新經濟組織真實合理的套保交易進行信貸優惠支持的試點。
4. 培養專業經濟人才和管理人才
缺乏優秀的專業人才是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初期不能正常開展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相關專業人才的培訓力度,應通過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等增加期貨市場知識方面的培訓,組織期貨推介會、培訓會,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擴大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影響力,從而讓更多的農民、糧食企業了解期貨、正視期貨,明確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與容易產生的風險,使農民積極參加到合作組織中來。
5. 不斷完善期貨市場和期貨產品
股指期貨的即將推出,說明了期貨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是進一步完善糧食作物期貨、農業生產資料期貨、畜產品期貨、天氣指數、商品指數等指數類期貨,盡快推動農產品期貨期權的上市交易,才能為農業經濟組織提供更為便利的風險管理工具。同時,應拓展期貨市場服務于現代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深度,真正完善期貨市場,為經濟組織更多的參與期貨創造市場條件。
(科技日報 胡鈺)
免責聲明:投資論壇是世華財訊提供各領域專家共享投資分析與知識交流的專業財經園地。所載資料純屬作者或作者所在機構言論及觀點,世華財訊不予以編審,同時對該資料及因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