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大宗交易爆出天量 大盤股成大賣家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份大宗交易市場爆出天量,工商銀行、海通證券、農業銀行、中國一重等為代表的藍籌股拋售力量遠遠超過了首批創業板解禁力度。

據證券時報12月1日報道,一直活躍的大宗交易市場,11月更加火爆了。以前各月份成交股數都是九位數,而11月高達十位數;以前各月份成交金額都是十位數,而11月高達十一位數。

時間上,這與創業板的第一輪解禁潮疊合。但細究所有11月在大宗交易市場大舉拋售的股票,深市與滬市各有千秋,而滬市主板的股東減持分量遠超深市創業板。

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顯示,11月A股大宗交易成交240億元,為大宗交易市場開辦以來的天量;成交股數26.3億股,亦創大宗交易市場開辦以來的天量。自2008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后,原本交易稀疏的大宗交易市場活躍度一直攀升。凡解禁股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禁股數量超過上市公司股份總數1%的,要在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以這幾年大宗交易的主要賣家是解禁股股東,交易股份主要是股改限售股和IPO限售股。


從大宗交易的成交量變化軌跡看,與解禁高低峰有一定的對應關系。今年四季度A股解禁規模創歷史最高紀錄,解禁市值超過3萬億元,10、11、12月都是這幾年來的解禁高峰,首發限售股解禁壓力甚至趕超股改限售股。大宗交易正是9月以來顯著放量:今年前8個月單月大宗交易成交額最高為57億元,9月解禁壓力為中等偏高水平,但出于對四季度解禁洪峰的提前反應以及股市震蕩的因素,9月大宗交易成交量邁上一個臺階達82億元,10月繼續保持在80億元的高位,11月則直接沖上了240億元。11月份解禁市值超過2萬億,解禁壓力高是大宗交易沖上天量的主因。不過,另一大解禁高峰今年1月,大宗交易并未明顯超規模放量,或與當月股市不斷下挫、部分股東觀望有一定關系。

11月的解禁潮中,市場把主要目光投向創業板,原因是首批首發股東限售股解禁,且以創投公司、高管以及其他非控股股東的持股為主,持股成本相當低廉,減持動力很足。創業板的解禁股確實拋售活躍,吉峰農機、中元華電、上海佳豪、華誼兄弟等大宗交易次數都超過10次,幾乎每個交易日都能見到有創業板的股東在拋售;但是市場的解禁壓力卻不是來自創業板,創業板股票市值小,帶給市場的拋售壓力有限,11月創業板大宗交易成交額最大的是華誼兄弟3.7億元,但整個創業板的大宗交易量還比不上兩只成交居前的大盤股。

拋售額最大的,來自大盤藍籌股。11月大宗交易額最大的前4只股票工商銀行、海通證券、農業銀行、中國一重,分別成交20.5億、20.4億、19億、15.9億元,僅這4只股票就合計達76億元,排名來看,滬市股票成為大宗交易的主力軍,然后是中小板、創業板股票,最后是深市主板。11月27家創業板公司的首發股東限售股解禁市值約330億元,大宗交易成交25億元,不及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兩只銀行股的量。11月24日工商銀行復牌跌停,當日有股東經大宗交易套現20.5億元,不過成交價高于市場價,成交價格4.76元令接盤者至今被套超過10%。

分析人士認為,12月份有143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較11月大為縮小,但套現壓力依然較大。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