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4國簽貨幣聯盟協議 惟貨幣統一長路漫漫 2013年或可實現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和巴林 4 個海灣國家最近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簽署了海灣貨幣聯盟協議,意味著儘管面臨種種挫折,海灣國家依然堅持在統一貨幣的漫漫道路上奮力前行。專家指出,從當前國際金融環境看,海灣國家將統一貨幣的時間推遲到2013 年可能現實。
新華網報導,成立於 1981 年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海合會) 成員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阿曼和巴林 6 國。 2001年年底,海合會 6 國財長會議決定於 2010 年實現貨幣統一,但和歐元等區域貨幣的誕生一樣,海灣貨幣統一之路也充滿了坎坷。
先是阿曼為保護本國利益在 2007 年年初以準備不足為由,表示無法參加 2010 年建立的海灣貨幣聯盟。同年 5 月,科威特為遏制通貨膨脹宣佈本國貨幣第納爾與美元脫鉤,轉而與一籃子主要國際貨幣掛鉤。
今年 5 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司因不滿海灣貨幣委員會 (海灣中央銀行) 總部落戶利雅得,也宣佈退出海灣統一貨幣計劃,外界普遍對海合會 2010 年實現貨幣統一持懷疑態度。
海灣 4 國貨幣聯盟協議的簽署無疑為海灣貨幣統一進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香港《大公報》指出,根據海合會秘書處發表的聲明,海灣貨幣聯盟協議規定了聯盟框架內的主要機構、任務和職責,尤其是內部機構和成員國央行的關係、各成員國對聯盟的法律義務以及各成員國財政金融政策的協調等。
沙烏地阿拉伯財政大臣阿其茲‧阿薩夫說,海灣貨幣聯盟協議的簽署標誌著海灣經濟一體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將積極推進協議獲得最終批准,並對此充滿信心。
海合會秘書長阿卜杜勒‧拉赫曼‧阿提亞說,協議為建立最終的海灣貨幣聯盟奠定了必要的法律基礎,已經簽字的海灣 4 國政府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協議的所有批准程序。他說,統一後的海灣貨幣將與美元掛鉤,但名稱尚未確定。
按計劃,簽署海灣貨幣聯盟協議的成員國政府還將著手成立海灣貨幣委員會,即最終將發行統一貨幣的海灣中央銀行。
分析人士認為,實現貨幣統一,對於海灣各國利大於弊。與其拘泥於全部 6 個成員國效率低下的集體行動,還不如小範圍內先行操作,等待效果顯現、時機成熟再謀擴展不遲。
新華網指出,海合會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統一海灣國家貨幣的設想。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近年來海合會各成員國不斷密切經貿往來與合作,先是在2003 年啟動關稅聯盟,又在 2008 年啟動共同市場,如今距離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最高形式--統一貨幣可以說僅剩一步之遙,然而這也是最重要、最艱難的一步。
未來的海灣單一貨幣名稱可能叫「海元」或「凱拉米」 (阿拉伯語意為「尊貴的」) 。在國際原油價格動盪、世界金融危機增加了美元大幅貶值可能性的背景下,海灣國家為了保證自己的財富安全,促進相互間的經貿依存性,早日推出統一貨幣實屬眾望所歸,但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關鍵還在於各國能否落實此前簽署的諸多協議。
沙烏地阿拉伯貨幣總署 (沙烏地阿拉伯中央銀行)分析師薩烏德認為,海合會在未來 1 年內對貨幣聯盟協議的執行力將是海灣貨幣能否按期實現統一的關鍵。
他認為,推行統一的區域貨幣一般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各成員國經濟政治發展的高度趨同性,這一點目前海灣各國雖然還沒有完全實現,但也基本差別不大;二是採取協調統一的金融貨幣政策,而這是海灣國家接下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制訂進一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貨幣掛鉤和匯率體系、建立統一的數據協調和支付監管系統等。
沙烏地阿拉伯的沙英銀行首席經濟師約翰‧斯法迦納基斯認為,從當前國際金融環境看,海灣國家將統一貨幣的時間推遲到 2013 年可能現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