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外部審計比審計署自揭家醜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9月3日 10:44
審計署日前發佈中央部門2008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報告,其中被披露的部門中首次有了審計署自己的名字。即便審計署的報告再坦陳、再直接,卻仍然少了些許說服力,仍然難以消除公眾的疑惑。各國的經驗也已經證明,「外部監督」總是比內部監督更有效。
據證券時報9月3日報道,9月1日,審計署發佈了54個中央部門2008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報告,被披露的部門中首次有了審計署自己的名字。
「誰來審計審計署」的質疑聲一直存在。今天,從自揭「家醜」這一舉動中,還是能看出審計署勇於面對監督的誠意。在審計報告中,「很快筆鋒一轉,進入問題環節」。這種不談成績只談問題的自我批評方式,無疑值得肯定。然而,對審計署的自揭「家醜」行為,在一些網友給予肯定的同時,另一些網友則質疑審計署「有些避重就輕」。
審計署自揭「家醜」之後,之所以仍受到質疑,根本原因恐怕在於,審計署的「家醜」是「自揭」的,而不是「他揭」的。如此,即便審計署的報告再坦陳、再直接,卻仍然少了些許說服力,仍然難以消除公眾的疑惑。
仔細領悟前審計長李金華的期待,我們會發現,「審計部門被審計」顯然不是指審計部門的「自我審計」,而是期待引入「外部審計」。「自我審計」與「外部審計」,雖然同為審計,卻有著天壤之別。自己難以查處自己,老子很難監督兒子,對審計部門而言,恐怕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年,河北某審計員猝死酒店前、四川某審計局大修豪華別墅式辦公樓、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豪華別墅等新聞事件,已經告訴我們,審計人員也是凡人,審計部門也有犯錯和越軌的時候。正是因為如此,李金華與民眾「審計部門被審計」的期待才會如此迫切。
各國的經驗也已經證明,「外部監督」總是比內部監督更有效。在已經建立國家審計制度的160多個國家中,大多數國家的審計機關都完全獨立於政府,直接對議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因此,「審計部門應該向人大負責」、接受人大的監督才是解決審計獨立性的最終目標。
早在2007年,中國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余效明就曾一次會議上透露,審計署已向國務院起草了一份報告,主動要求引入「外部監督」,邀請財政部和監察部來監督檢查審計署。兩年過去了,「外部監督」仍未引入,自揭「家醜」才剛開始,這不免讓人遺憾。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