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力推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鉅亨網新聞中心


1月31日,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揭開面紗。這是新世紀以來的連續第七個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

今年一號文件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為主題,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強農惠農新政策,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是其最大亮點,其中包括涉農貸款補貼、農民建房貸款、繼續推動建材下鄉和家電下鄉等。

破題農村金融難

農村金融問題一直以來是阻礙農村經濟活力的桎梏。一號文件給予了高度重視。文件指出,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鼓勵設立村鎮銀行,加快農村合作社和小額信貸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針對農業農村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對惠農貸款給予優惠貼息,短期來看會有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來看治標不治本。”復旦大學教授華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農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抵押品無法融資。隨之而來,無抵押物對于銀行來說風險加大,沒有銀行甘愿承擔如此高風險。

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貸款創新至關重要,比如采用團貸等形式。另外還要挖掘抵押能力,政府可以將農民的家畜或者未來產品先買過來,農民就可以此作為抵押品。

孫立堅表示,“最大的挑戰就是農村信貸是高風險貸款業務,其借款能力弱,投資不確定性強,受天氣、進出口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

因此,國家在推動農村信貸的同時也要切實關注其風險,否則將導致銀行更多壞賬。而其中的風險,可以讓風險投資基金、慈善基金等共同承擔。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指出,雖然有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惠農金融政策,但要想讓農村居民享受普惠式的金融服務,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建材下鄉拉內需

今年的一號文件對“下鄉”政策進行升級、補充。文件規定,將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準,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

對于家電下鄉,鄭風田建議,給農民發家電購買券,改招標為普惠制。一定要改變目前補富不補窮的怪現象,讓農村貧苦的農民也能享用家電產品。

繼“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后,“建材下鄉”成為今年一號文件的新亮點。文件規定,抓住當前農村建房快速增長和建筑材料供給充裕的時機,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推進城鄉客運交通一體化。

鄭風田認為,建材下鄉,讓農民用上優質建筑材料,是好事,但不能仿照家電下鄉規則,農民只有買了建筑材料才能補。“不妨可以學習一下韓國,政府提供材料,交給農民自己建房用。補貼應該直接補給農民。”

孫立堅則認為,建材下鄉與家電下鄉,都是為了擴大內需。不同的是,對于農民來說,花幾千元買家電不是難事,但是購買建材是以農民住房建設需求為基礎。而建設房屋的開銷相較于家電、汽車來說要大得多,很多農民是承擔不起的。“關鍵還是要解決農民的穩定就業問題。”

推動農業產業化

此外,一號文件還指出,要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就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文件提出對“三農”的投入“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這12個字,意義重大。以前總量每年或多或少都會增加,但比例有的年份可能還有降低。現在不僅要求總量增加,而且比例要提高,是個更高的要求。

一號文件也指明了支農資金的投向,包括繼續增加各類補貼,支持農村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積極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

此外,文件還提出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市場調控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業農村;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

有關專家指出,“僅有投入是不夠的,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由于財政資金一般會被優先投到能夠帶來更大GDP增長的項目,而農業農村見效慢、時間長,一般不會被優先選擇為投資重點,那么如何保證各級政府把資金投向農業農村是個大問題。與此同時,地區間投入差距多大與不平衡問題、農資金整合、配套問題也亟待解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