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水泥業苦撐12年銷量首次萎縮 多省推“清理計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17 18:35


和訊網訊息 去年全國水泥銷量出現了25年來首次萎縮,降至23.5億噸,行業近半數企業虧損。業內人士表示,受需求下滑和產能增長雙重影響,去年水泥行業利潤率跌至歷史谷底。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和政策支援,供需失衡愈演愈烈,2016年將面臨全行業虧損的慘烈局面。

不過,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近日撰文,“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有20億—25億噸的市場需求托底,加上這段時間尚存在合理的盈利支撐結構調整,也成為解決過剩矛盾的黃金視窗。“十三五”后,一旦行業滑入減量期,調整起來會更痛苦。


水泥業苦日子來臨 近八成上市公司業績下滑

工信部公布2015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產能嚴重過剩的水泥產量為23.5億噸,同比下降4.9%。同時該行業經濟效益出現巨幅下滑,全年實現利潤330億元,同比下降58%。

和訊網梳理該行業20家上市公司發現,截至目前,在已發布業績預告的17家中,13家業績跌幅超過50%,其中跌幅最大的青松建化(600425,股吧)全年預虧6.5億元,同比下降10189.41%。而在未發布業績預告的3家公司中,其前三季度同樣出現較大幅度業績下滑。

不過,虧損額度最高當屬冀東水泥(000401,股吧),2015年其虧損高達16.5-17.5億元。產能嚴重過剩、供需矛盾不斷擴大以及房地產等下游行業狀況不佳,導致區域市場需求低迷加劇成為虧損的主要原因。

雖然水泥企業業績出現大面積虧損,但2015年水泥熟料產能卻同比增長2.2%,水泥行業去產能尚未開始。

民生證券建材行業分析師嚴曉情認為,相比於鋼鐵、煤炭,水泥才剛剛過上苦日子。在行業稅前利潤率為3%的微利背景下,盡管水泥價格持續下滑,部分盈利企業為擴大市場份額寧愿讓出利潤。而部分虧損的小企業還有現金流,尚未虧損至現金成本,不甘退出市場。

水泥業苦撐12年銷量首次萎縮 多省推“清理計劃”

2004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於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項目清理有關意見》,鼓勵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但從具體實施來看,政策落地效果並不如預期。

“中央雖然政策頻出,然而地方政府受gdp考核、增加政府稅收和穩定就業的壓力,主動去產能動力不足,況且水泥行業整體還在盈利。”嚴曉情對此分析。

然而在中央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各地政府今年在去產能的執行力度上變得更加主動。

和訊網梳理發現,目前,河北、寧夏已明確提出水泥減產目標。河北省長張慶偉表示,今年內將壓減水泥150萬噸。到“十三五”末,水泥產能將控制在2億噸。而寧夏將利用2年減少產能500萬噸,產能利用率將從50%提高到80%。新疆烏魯木齊則在今年初開始拆除8萬噸水泥生產線。

此外,安徽、山東、湖南、甘肅等也提出清理水泥“僵尸企業”計劃。

水泥行業屬於重資產行業,在虧損的“僵尸企業”退出時,嚴曉情建議,從企業、銀行和地方政府三個方面入手,加快推進退出補貼機制,落實水泥行業失業人員安置。

落后產能界定標準待提高 抱團或是未來趨勢

民生證券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增速持續下滑,按現有落后產能的標準,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的空間有限,必須提高落后產能的界定標準。目前我國新型干法產能在存量產能中已達到90%以上,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更要嚴控新型干法產能的增加。

同樣持上述觀點的還有宋志平。他認為,水泥行業去產能也包括淘汰富余的先進產能。

而在淘汰產能的同時,提高行業集中度和限產或許成為水泥行業2016年最核心工作。從國際經驗看,解決過剩問題往往由大企業整合市場,增加行業集中度,讓過剩產能退而有序,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正循環。

1月25日晚,寧夏建材(600449,股吧)、祁連山(600720,股吧)、北新建材(000786,股吧)等8家上市公司發布實際控制人策劃戰略重組的公告,意味著中材集團與中國建材兩大建材央企的重組進入實際操作層面。而在過去幾年,中國建材已重組了4億多噸的水泥,使水泥行業的集中度從18%提高到現在的53%。

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對此表示:“兩大水泥集團重組將使整個水泥行業整合提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能過剩問題。”面臨當前水泥行業的困境,“強強聯合”或許成為未來行業發展趨勢。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