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代理人規模負增長,保險中介加速洗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保險中介發展背后穩中有險。囿于保險中介注冊資本的增加,全國性保險代理牌照的陸續批出將加速保險中介洗牌,同時去年在256萬保險代理人基礎上,僅添34萬人,而2008年為55萬人,代理人出現負增長。

1月27日,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在保險中介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2009年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9161.09億元,同比增長13.89%。保險專業機構、兼業機構數量分別為2570家、14.9萬家,保險營銷員290萬人。

保險業去年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不過,保險代理人負增長的另一個原因也可能在于保險營銷員現有體制改革,290萬代理人寄希望通過改革納入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成為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

負增長背后


自去年7月保監會出臺 《關于改革完善保險營銷體制機制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后半年過去,保險營銷員體制改革又有了新進展。

提及2010年保險中介監管工作,陳文輝說重點之一是,繼續穩步推進保險營銷員體制改革。

譬如,下大力氣穩定保險營銷員隊伍,進一步提升素質。陳文輝要求保監局將 《關于加強和完善保險營銷員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落到實處,強化對保險公司保險營銷員增員、流動等環節的監督,加大對保險公司管控不力的責任追究。

此外,切實做好改革試點各項準備工作。“本著體制更順、管控更嚴、素質更高、隊伍更穩的原則,鼓勵保險公司等市場主體探索保險營銷新方式。”陳文輝表示。

對于保險營銷改革目標,征求意見稿給出四條“出路”。用5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區域試點和逐步推進的方式,實現保險營銷員隊伍多元;如保險營銷員可以成為保險公司的銷售員工、保險中介公司的銷售員工、以保險公司為用人單位的勞務派遣公司員工,以及符合保險法規定的個人保險代理人等。

但是改革目標有可能“觸動”保險機構的切身利益,如一位保險機構負責人說,強制將代理人“轉正”為正式員工,或許會“拖累”行業的正常發展,屆時,很多保險公司由于成本過高,勢必會大量裁員,從而導致行業發展速度銳減,出現“硬著陸”。

隨之而來的問題諸如,現在的保險營銷員日漸難招,以至于保險公司招聘之時,慣以 “保險規劃師”、“財務經理”、“理財師”之名,取而代之“保險代理人”、“保險營銷員”等。

2008年卻是一種景象:當年營銷員隊伍數量保持高速增長,甚至引起監管部的擔心。

如 《2008年保險中介市場報告》稱,近年來,營銷員隊伍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從2007年1季度的163.5萬人發展到2008年底的256.1萬人,增幅達56.64%,然而,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情況下,營銷員隊伍的過快增長,可能加劇或暴露保險營銷體制尚未完全理順帶來的問題。

行業洗牌

較前兩年,2009年的保險中介放慢了發展速度。

如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445家,營銷員256萬人。全國中介共實現業務收入720.02億元,同比增長19.88%。全國專業中介機構整體盈利25502.19萬元,同比增長30.81%。

截至2007年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331家,營銷員201萬人。全國中介共實現業務收入600.6億元,同比增長47.27%。全國專業中介機構整體盈利19496.2萬元,同比增長96.22%。

盡管2009年的保險中介業務收入數據尚未“出爐”,但業內人士分析,或呈減緩趨勢。

不過,由此也可看出,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增幅較穩,這其中包括了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新批中介公司與退出的公司。

對此,保監會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是,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準入、退出市場化機制已經形成。保險中介機構退出市場原因主要集中在經營不善、市場開拓能力差等。這些機構退出有利于中介市場的新陳代謝,保持市場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7年保監會發布的《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鼓勵保險中介集團化創新;此后,保險集團化發展風起云涌,尤以泛華保險與華康保險為例。

去年底,泛華保險集團旗下的大童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獲得中國保監會批準設立,成為首家全國性保險專業銷售機構。

今年初,經保監會批準,深圳華康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意味著中國保險專業中介發展史上第一家以“保險代理公司”命名的全國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誕生;不僅于此,占據著全國壽險代理25%份額的華康17家保險代理控股公司亦正式納入“華康”的旗下,成為華康在全國的分公司。

業界人士評價,此舉是保險中介集團化發展過程中的標志性事件,將加速保險中介行業的整合;對推進中國保險業產銷分離和營銷體制改革具有特殊意義。

更甚者,按照最新監管規定,保險中介注冊資本將成倍增加,如保險代理機構從5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等。保監會明確表態,如2012年10月1日后將不再延續其許可證有效期。

這或許意味著,一些中小保險中介公司退市之外,可能會選擇“掛靠”在保險中介旗下維系生存。泛華保險及華康保險集團此前也曾表示,有意向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與價格兼并收購一些中小型保險中介公司。

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郭金龍表示,全國性保險代理公司實力增強的同時,其定價能力也會相應得以提高,從而最終擺脫依附保險公司生存的尷尬,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