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外壓,國產大豆價格何去何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國產大豆減產,新年度大豆國家收儲政策呼之欲出,農民惜售,部分收購主體過分樂觀,產區大豆價格不斷上漲,但市場成交卻難以提量。是因為大豆價格仍過低,還是因為全球大豆供應壓力制約?帶著種種疑問,我們逐一來分析。
國產大豆減產烘托價格上漲氛圍
國產大豆減產已成不爭的事實。隨著今年東北產區大豆的春旱、夏澇以及低溫冷害天氣的出現,大豆單產及產量已明顯不如往年,加上種植面積的下滑,減產已得到官方的認可。成本增加,產量降低,這是今年新豆價格走高的內在因素。
新的收儲政策對市場的提振作用已不如去年
近期關於國家對新豆的收儲政策傳得沸沸揚揚,市場普遍預計在3740-3760元/噸左右,這個價格比2008年時的收購價格高於40-60元/噸。但是今年與去年的環境明顯不同,2008年的大豆收儲價格為3700元/噸,比當時市場價格3300-3400元/噸高出300-400元/噸。而今年市場大豆現貨價格普遍在3700元/噸左右,與目前市場預計的國儲收購價格相差僅有40-60元/噸,而且一旦今年的國儲收購價公佈出來,理論上講,市場價格上漲的空間將直接受到限制。所以,從去年與今年收儲政策對市場的作用來看,政策托市力度可能明顯不如去年。
補貼政策將緩解產區油廠原料短缺
近日,國家發改委制定了流通政策,2008年至今收儲的臨儲大豆195萬噸,一次性補貼210元/噸給大豆加工企業進行壓搾。從政策的實施進展來看,大豆加工企業對於這項政策非常願意接受,因補貼後大豆成本低於市場價格,且質量要好於新豆。目前,各大豆加工企業大豆收購價大多在3640-3700元/噸左右,收購量非常差,部分企業面臨停工的窘境,如果企業拿到這批大豆後,原料緊缺的狀況將得到明顯緩解,豆粕、豆油的供應量也將隨之增加。
美國大豆豐產壓力短期仍需消化
隨著近期美國天氣的轉好,大豆產量創紀錄的預期將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儘管目前大豆收割進度明顯落後五年同期水平,但對產量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所以在11月份大豆供需報告中,產量的數據很可能要維持上月的水平,短期市場在供應壓力之下,仍需進一步消化利空。另外,南美產區良好的天氣條件令目前播種進度好往年同期,這加劇了全球2009/10年度大豆供需偏寬鬆的預期。
綜上所述,國家的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是利多的,但國際大豆供需環境、補貼政策的實施將限制大豆現貨價格上漲的空間。在新年度收購價格正式公佈後,現貨價格很可能要承壓回調,今年新豆價格維持高位窄區間震盪的可能性較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