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露薇:當初香港高估了迪士尼的好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11月3日 10:32
鳳凰衛視總監閭丘露薇表示,香港迪士尼樂園已開園四年多了,當初特區政府預計說迪斯尼可以帶來1,48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但是到現在為止,只有1,173億,比預期少了將近300億港元。
中新社援引中廣網11月3日消息稱,預計耗資240多億元的上海迪士尼項目,近日已經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本月中旬通過了決策機構的審核之後,目前正在進行最後一步行政程序,很有可能在本周正式對外宣佈。之前,在上海浦東新區「宅地」5年的「迪士尼」也首次開閘。從9月底就開始發佈出讓公告,受到眾多開發商的關注。在上海上空盤旋許久的「米老鼠和唐老鴨」似乎很快要落地。
為什麼一座迪士尼樂園的建立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除了遊園的樂趣,很多人都看到了它背後不可小覷的「迪士尼效應」。那麼「迪士尼」這個知名洋品牌能不能拉動上海經濟?又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中國之聲連線今天的在線主編,鳳凰衛視採訪總監閭丘露薇。
主持人:香港迪士尼樂園是我國的第一個迪士尼樂園,動工四年多的時間,耗資140億元,開幕到現在已經是四年多時間了,就你來看,有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呢?
閭丘露薇:首先,迪斯尼落戶中國,不管是上海還是在香港,在整個的經濟大環境下,有比較相似的地方。當年迪斯尼落戶香港,主要是因為香港經歷了SARS的衝擊之後經濟相當不景氣。現在迪斯尼傳出在上海落戶的時候,從大環境來說又是面領著要拉動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這一點比較相似。
在香港,特區政府預計說迪斯尼可以帶來1,48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但是到現在為止,只有1,173億,比預期少了將近300億港元。從人數說,也比原來的預期少了很多。其中原因,第一是香港迪斯尼被稱為「迷你版」的迪斯尼,它實在是太小,因為香港的地非常少。另外也在於特區政府對於當時內地遊客的數字出現了高估,以為迪斯尼會對內地遊客帶來很大的吸引力。當時對數字有很大的估計,實際上並沒有產生這麼大的效益。
第三,在香港有來自像海洋公園這樣本土樂園的競爭,海洋公園相對來說有自己的特色,地方要大很多,所以出現了迪斯尼竟然比不上本土的、本地版的樂園的情況。作為傳統的、老牌的遊樂形式,迪斯尼到現在,對於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吸引力到底有多大,目前還很難說。
主持人:綜合多種因素,香港的迪斯尼發展當中還可能存在一些困擾和問題,我們回到上海的迪士尼項目,現在雖然沒有正式的對外宣佈結果,但是並不妨礙它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你覺得香港迪士尼有那些經驗是未來可上海可以借鑒的?
閭丘露薇:首先是分成的問題。當年特區政府和迪斯尼簽訂的協議被稱為「不平等條約」。因為特區政府當初是又出錢又出力,又填海又建周邊的建築,有了57%的股權,但卻不有管理權。最近在跟迪斯尼談定的協議當中,雖然股份減少到52%,但是訂立的新條約規定,美國總部華特迪斯尼總部收取的管理費必須和香港迪斯尼樂園的業績掛鉤,而且迪斯尼樂園每年必須要披露入場的人次到底是多少?之前迪斯尼的經營情況,香港政府作為大股東,其實知道得並不多。
另外值得借鑒的地方就是如果落戶上海的話,肯定涉及到周邊的一些基建的開銷,包括比方說土地的平整等,這個錢到底誰來出?還有一個問題是征地問題。在香港,給予迪斯尼的土地是沒有人居住的,也就不存在拆遷賠償的問題。如果真的要落戶上海的話,如果涉及到征地的時候,賠償方面到底是怎麼來進行安排?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年美國迪斯尼公司看準了香港特區政府是求勝心切,因為在競爭這份合約的時候,也有來自像珠海、上海等傳出來的各個競爭對手,但因為香港政府開出優厚的條件最終落戶香港。在目前中國經濟推動內需的情況下,大家期待迪斯尼為上海帶來一個產業升級,但這樣的心態會不會讓大家在談判的時候反而處於劣勢,這一點也值得借鑒。
(王敏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