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刺激沖高連玉米後市可能平穩回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9月1日 11:12
一、行情回顧
連玉米8月演繹暴漲行情,大連玉米指數期價8月開盤1,651元/噸,截止到28日最高漲至1,760元/噸,上漲了109元/噸,漲幅為6.6%。在本輪上漲行情中,主力合約經歷了從C001迅速轉化至C005,8月13日的爆漲行情完成了這一過渡。8月連玉米持倉出現較大幅度增加,最高單日增倉高達15萬手,而成交更是突然爆增,單日成交一度曾達到100萬手以上。引爆此輪行情主要是因為東北玉米主產區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出現持續乾旱天氣,而在降水過後乾旱的再次反覆進一步推助連玉米上攻。目前在乾旱導致減產與國內通脹的兩重預期之下,期價屢創新高,已經回升至一年前水平。
二、玉米乾旱嚴重,減產預期大增
據國家防總辦公室統計,截至8月27日,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為1.45億畝,超過多年同期均值300萬畝,其中重旱6,107萬畝,乾枯2,975萬畝,有693萬人、562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農業部稱,截至8月26日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5省區農作物受旱面積597萬公頃,其中的37%旱情嚴重。
中國玉米產量40%以上集中在東北產區。2009年吉林玉米播種面積達到4,607萬畝,較2008年增加77萬畝,增幅約1.70%。在8月中上旬玉米灌漿的重要時期,大部地區發生嚴重旱情。據統計,至8月17日,吉林省農作物受旱面積4,267萬畝,其中重旱面積1,972萬畝。截至8月23日,遼寧省農作物受旱面積2,078.23萬畝,其中,乾枯675.78萬畝,重旱882.12萬畝,輕旱520.33萬畝。黑龍江至8月16日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2,212萬畝,其中重旱面積606萬畝。但由於降雨及時,玉米灌漿期生長正常,多數地區玉米生長形勢好轉,預計單產水平較2008年基本持平。內蒙古常年玉米播種面積3,000萬畝左右,產量220億斤左右。目前,內蒙古東部玉米產區仍為中度乾旱狀況。
綜合來看,2009年東北產區出現乾旱天氣,對當地玉米生長產生了一定影響,雖然華北黃淮及南方產區玉米生長正常,但考慮到部分產區災情仍在發展中,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初步預計,2009年國內玉米總產量較2008年有可能減產一成左右。
三、未來天氣預報仍需關注
東北地區旱情嚴重,但若9月出現降雨且霜凍時間延後,農作物減產風險仍能得到緩解。投資者仍需要密切關注。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未來三日,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東部、東北中西部、黃淮南部、江淮東部、江南中東部、華南東部和南部以及雲南中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陣雨,其中,福建中部、廣東西南部沿海、海南東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大雨,上述部分地區並伴有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預計未來10日,北方地區天氣多變,氣溫多起伏;近兩三天,江漢、江淮、江南、華南持續已久的高溫天氣將結束或緩和;9月1日之後,南方地區氣溫將逐漸回升,江南、江淮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8月31日至9月2日,北方氣象乾旱區將有一次弱的陣性降雨過程。
投資者除了需要關注玉米產區天氣外,南方出現的乾旱以及東北稻米減產亦需要留意。而且2009年印度由於天氣持續乾旱,夏播穀物產量可能減少15到20%。2009年印度的季風降雨量比正常水平減少了26%。而且印度政府已經決定通過進口來維持供需平衡,這對國際糧價將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會進一步提振糧價。因此投資近期需要重點關注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大國天氣情況。
四、玉米供需數據滯後
從8月份玉米供需數據看,無論是USDA還是國內相關部門的報告,都不能解釋國內玉米行情的深層原因,顯然8月供需數據存在一定滯後性,對乾旱造成的減產預估還沒有來得及在報告在體現。8月份USDA報告維持了中國玉米數據不變,上調全球玉米產量,期末庫存增加。全球2009/10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7.9633億噸,7月預估為7.8983億噸。而年末庫存預估為1.4149億噸,7月預估為1.3917億噸。除全球玉米供需數據利空外,國家相關部門預估2009年中國玉米播種面積為2,960萬公頃,較2008年的2,915萬公頃增加45萬公頃,增幅1.5%;2009年中國玉米產量為16,650萬噸,較2008年的16,591萬噸增加59萬噸,增幅0.4%。中國玉米產量預估數據較7月份上調了2%。
根據目前中國乾旱情況,預計在9月10日左右,以上供需數據可能決定期價中長期走勢。在目前玉米市場乾旱減產炒作背景之下,如果兩大機構公佈減產數據低於市場預期,可能引發玉米期價持續下跌。若減產預期兌現,則期價有可能繼續保持堅挺。
五、臨儲拍賣成交提高,定向供應政策落實
國內玉米政策上繼續加大拍賣力度,並落實定向供運任務。從拍賣以來的六次成交情況看,第一批拍賣成交37%已經上升到最近一批的62%,拍賣成交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截至8月25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六次競價交易累計拍賣1,246萬噸,實際成交580萬噸,成交率46.6%。週二(9月1日)將國家臨時存儲玉米第七批競價銷售,共計250萬噸,較第六批次持平,其中黑龍江40萬噸、吉林100萬噸、內蒙古49萬噸、遼寧61萬噸。從第六批開始拍賣數量達到250萬噸。
8月25日,黑龍江省糧食局發佈《黑龍江省糧食局關於召開臨時儲備玉米定向銷售工作會議的通知》。據悉,本次劃轉數量共576.75萬噸,均為2008年生產的國家臨時存儲玉米,用作定向銷售。具體到各省:內蒙古103.7萬噸,遼寧23萬噸,吉林253.3萬噸,黑龍江196.75萬噸。此次定向銷售僅限年加工能力1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此舉意在促進東北產區玉米深加工企業的開工率。此次劃轉價格即為定向銷售價格,按照收購價加收購費用確定。
具體交貨價(二等玉米)內蒙古、遼寧1,570元/噸,吉林1,550元/噸,黑龍江1,530元/噸,等級差為40元/噸。這580萬噸收儲玉米全部消化後,消息人士表示,還有可能進行後續批次的定向銷售,直到3,000餘萬噸玉米全部消化。目前這個政策正在落實當中,雖然可能給玉米拍賣成交不利,但對消化國內2007/08年度龐大的庫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定向銷售不僅提高了深加工開工率,而且也有利於玉米深加產業發展,起到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因此從中長線看,玉米定向銷售利多玉米期價。
六、下游消費好轉推助期價屢創新高
國內玉米下游消費出現好轉,肉蛋價格上漲也使通脹預期增加。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8月13日,豬肉、雞蛋價格繼續上漲,成品糧油、牛羊肉、蔬菜、奶類價格變動不大。豬後臀尖肉和豬五花肉價格均上漲0.3%,至9.95和8.99元/斤。四成多省區市豬肉價格上漲,漲幅較大的省區市仍然集中在西南地區,從高到低依次有重慶、貴州、四川、江西、內蒙古和福建,在1.1%至3.5%之間。
發改委8月13日消息,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8月12日,36個大中城市超市、集市豬肉(精瘦肉)零售價格平均每500克為11.55元,比11日上漲0.01元。超市、集市牛肉、羊肉、雞肉、雞蛋、草魚、鰱魚零售價格平均每500克分別為18.02元、18.01元、7.91元、3.86元、7.67元、5.84元。與11日相比,牛肉、羊肉和雞蛋價格分別上漲0.02元、0.05元和0.01元,草魚價格下降0.04元,雞肉和鰱魚價格持平。截至8月12日周雞蛋價格連續5周上漲,累計漲幅6.2%。8月份第2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11.31元/公斤,環比上漲3.9%,連續10周回升,累計漲幅23.1%。近期肉禽蛋類價格上漲,不僅加大通脹預期,更對玉米下游飼料消費產生實質利好。
七、現貨價格穩中趨漲,各地區供應不平衡
目前現貨價格繼續保持高位,各地區供應不平衡。東北港口玉米平艙價格走勢堅挺依舊。目前大連港玉米平艙價1,740元/噸,水分14%,錦州港、鱍魚圈玉米平艙價在1,730至1,740元/噸,水分14%,較月初上漲30元/噸左右,港內平艙情況持續呈相對清淡的局面。相對東北玉米上漲幅度來說,華北玉米則是大幅度上漲,許多地區目前的價格環比上漲超過了100元/噸。南方銷區各地方漲幅不一,廣東港口由於已經沒有大船到港及船運費繼續上漲,深圳蛇口港庫存降至10萬噸以內,貿易商挺價心理強烈,導致當地玉米價格繼續走高。
目前,當地港口一等東北玉米成交價在1,870至1,880元/噸左右,環比上漲60元/噸。飼料企業對於目前價位採購相對謹慎。另據消息稱,錦州到蛇口港船運費漲至65元/噸。玉米現貨價格上漲除了因為現貨市場糧源緊張外,東北鐵路運力不足導致的玉米難以外運,引發國內各地區玉米供運不平衡,華北與南方玉米價格上漲。
八、總結
連玉米本輪上漲行情主要因乾旱炒作而起,期價在減產與通脹兩重預期之下暴漲。國內乾旱造成減產已經確定,但減產幅度仍不能確定,目前預計15,000萬噸左右。後市天氣情況對期價走勢仍具有重要意義,投資者需要繼續密切關注。預計在9月10日左右USDA報告將公佈新的供需數據,這個權威數據可能決定期價中長線走勢。如果相關機構公佈減產數據低於市場預期,可能引發玉米期價持續下跌。若減產預期兌現,則期價有可能繼續保持堅挺,但短期內市場更可能提前反應和消化這一數據。
從上述對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及現貨市場運行特點,國儲玉米拍賣成交,玉米下游消費等多方面的分析情況看,玉米基本面已經發生明顯好轉,加之目前已經可以確定的減產數量,連玉米未來幾個月都不可能再跌回行情啟動之初的1,650元/噸。但目前的高價格卻也並不見得合理,1,720元/噸左右的價格對於連玉米或許相對合理一些。
(中華糧網 丁小剛)
免責聲明:投資論壇是世華財訊提供各領域專家共享投資分析與知識交流的專業財經園地。所載資料純屬作者或作者所在機構言論及觀點,世華財訊不予以編審,同時對該資料及因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