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盤勢

從麥道夫事件看金融理財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九鼎德盛網) 2009-07-01 14:35


實踐證明,任何國家金融投資領域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從投資者角度來講,其從事理財的受托人越具有權威也許越容易讓人忽視風險。如果不是去年以來美國爆發史上較大的金融危機,美國政府加大金融監管,也許一些機構的非法理財風險還不會暴露。2009年6月29日 世界金融歷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詐案主犯伯納德?麥道夫29日被紐約南區聯邦法院判處150年監禁,現年71歲的麥道夫將在監獄裡度過他的餘生。麥道夫事件的爆發說明,金融投資風險無處無時不在,作為投資人需正視風險的存在,做好風險控制永遠是保持投資安全的重中之中。

據美國法院公佈:麥道夫詐騙案涉及金額超過600億美元,為世界金融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截至去年11月30日,麥道夫的公司帳戶內共有4800個投資者賬戶,這些受騙的投資者包括對沖基金、猶太人慈善組織以及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從4800個投資者賬戶來看,即有著名的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有中小投資者,像匯豐、瑞銀等風險防範較好的投資銀行,也受累其中,這充分說明一方面是權威職務、內幕通道的誘惑力驚人,另一方面表明了「「龐氏騙局」的威力,從麥道夫經歷來看,研究發現是現代華爾街交易體系的先驅之一。麥道夫的公司是首批自動化做市商(撮合買方與賣方)之一,靠電腦匹配不同證券交易商之間的報價。麥道夫的公司也是首批給予「訂單返傭」的公司,因此他的生意源源不斷的湧來。麥道夫的起家跟納斯達克交易所的崛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納斯達克(NASDAQ,全美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交易所之所以成功成為美國著名的交易所繫統,跟背後的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密不可分。 NASD一直強烈支持證券交易的電腦化,而麥道夫的公司恰恰是NASD中最為活躍的公司之一。作為早期的鼓吹者之一,麥道夫經常出現在證券監管者關於電腦交易系統的圓桌論壇上。作

從麥道夫事件來看,金融騙局最終要在某個時點爆發,不管它偽裝的如何巧妙,騙局就是騙局,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世界金融歷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詐案伏出水面。作為投資者在對任何具有金融投資的理財特別是具有「龐氏騙局」特性的產品進行投資時,應加大風險防範意識,從權威媒體來看,近期我國銀監會將對銀行理財產品作出了較為嚴格的範圍限制,這也是從理財風險及金融投資風險等多個角度考量而定的。目前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理財類金融、證券投資均可能潛伏著風險因素在其中,而這些不為人知的風險一旦出現,就可能給投資者或社會帶來較大的傷害。從麥道夫事件來看,加大金融監管、加大投資者風險識別教育已是中國金融投資市場的當務之急。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