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土地出讓再起僅解地方財政一時之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土地出讓市場逐漸回暖,供需兩旺。這既是開放商信心恢復的表現,也是政府推動的結果。目前地方財政捉襟見肘,“賣地”可立竿見影緩減收支壓力。但是,將未來50到70年的土地收益以出讓收入的方式一次性消費掉,未來地方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可憂。

富力地產近日以10.22億競得北京廣渠門外10號地,業內人士測算,其樓面地價高達每平方米15,000多元。而這一地塊曾於08年8月計劃被拍賣,後因故取消。

這一現象非獨有偶,溫州、成都、重慶紛紛出現了08年土地價格調整以來的高價地王,北京、深圳等地出現了溢價成交局面。國內土地市場正在告別08年的蕭條冷清,逐步回暖,出現了供需兩旺的局面。

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1-2月為2,288萬平方米,3月為2,454萬平方米,4月份為2,524萬平方米,土地成交面積成逐月增加走勢。


這既是開放商對市場信心恢復的表現,也是政府推動的結果。以北京為例,北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近段時間正式啟用土地預出讓制;並適當延長部分地塊企業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期限,由原來的兩個月延長至半年;同時申請開設外幣保證金賬戶,使外資能使用外匯繳納土地交易保證金,進而直接參與土地競買,解決外商投資時碰到的保證金問題。

如此行為的背後,是日益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經濟危機直接拖累地方稅收收入增速大幅降低甚或減收,與此同時,為了恢復經濟增長擺脫困境,地方政府單獨或配合中央刺激計劃也需大幅增加財政支出,少進多出之間,壓力立顯。

在與企業經營狀況直接關聯的稅收短期難見改善的背景下,原本就構成地方財政重要來源的土地出讓收入就成為地方財政的現實依仗,“賣地”可立竿見影。

目前土地市場的回暖,土地溢價甚至高價拍賣,對緩減地方財政收入的緊張狀況大有裨益。但是,依賴土地收入作為地方主要的財政收入,實乃寅吃卯糧之舉,土地總量畢竟有限,賣地只能解決一時之渴。

正如中共中央黨校周天勇所言,賣地財政,會造成財政收入的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出讓土地的時間50年到70年不等,因此,土地出讓收入實際是將未來50到70年的土地收益在一年中收上來。一般來說,土地收入在一個財政年度中被支出,這樣未來50到70年的土地收益基本上在一年中被花掉。

(劉林 撰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