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車險保費漲價之謎:"貼心服務"背後多陷阱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車主劉女士最近相當鬱悶——由於上一年的不良理賠記錄,續保時保險公司開出的保費均比去年高出很多。劉女士納悶了:去年幾次出險都是小磕小碰,保費漲價也不至於這麼離譜。後來通過相關部門網站查詢,劉女士竟然發現,有的出險記錄根本就沒有發生過,且理賠金額和日期也是編造出來的。

據記者瞭解,不少產險公司曾接到類似的投訴——車主的登記出險次數明顯高於實際出險次數,那麼,這些多出來的出險理賠記錄究竟從何而來?來自業內的一種說法是,目前有些地區的車險賠款額中約兩三成有「水分」,即由無證或資質較差的修理廠製造的假賠案而起,車主卻毫不知情。記者為此展開了一輪採訪調查。

騙賠招數曝光

「可能因為車主為了『省事』把車輛交給維修廠時,在車主不知情的情況下,這輛車子被人利用反覆騙保。」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因為修理小刮擦賺不了多少錢,一些車輛維修廠便會人為地再去製造一次較大現場事故,然後再向保險公司理賠。


車險

「但有些車主不知道這方面的貓膩,以為維修廠是靠人際關係就能搞定,所以也就放心把車交給對方。最終導致愛車加重受損不說,投保車主在下一個年度續保時,還得為此多買單。」上述人士為部分車主表示了擔憂。

記者在走訪多位業內人士後得知,汽修廠騙賠的具體操作如下:車主把本已受傷的車開到汽修廠時,汽修廠會讓車主交出行駛證、駕駛證、保險卡和身份證,或被保險人的身份證。同時,他們會跟車主承諾修好車輛受損部位,並且幫車主代辦理賠手續。

車主聽了這番話,往往都會滿意地按汽修廠的「指導」,留下證件。車主走後,汽修廠就會派人帶上車主的身份證去銀行開一個存折留在自己手裡,將身份證以最快的速度返還給車主。緊接著,汽修廠員工就開著車出門再搞一次「撞擊」,從有關交通管理部門騙來「交通事故認定書」。

這時,保險公司會對車輛受損部位、駕駛證、行駛證拍照、登記,汽修廠員工會在拍照結束後開車回汽修廠修理。「撞擊」事件過去一兩天,汽修廠有專人帶著修理費發票和存折複印件,找到保險公司拿錢。保險公司見手續完備,便按程序把應付保險費打到存折裡。修理廠再從賠款中拿出一小部分交給車主,謊稱這就是全部賠款。

而汽修廠製造二次事故通常有三種方式:偽造車禍,一般他們會把兩輛已受損的車開到一個路口,偽造成追尾事故的現場,再選擇晚上報警,此時天色黑暗,他們往往能夠迅速取得交警出示的事故認定書;編造車禍,比如送來修理的車擋風玻璃裂了,他們就會把車子開到路上,然後報案謊稱,車子被一輛運石頭的大貨車彈起的石頭把玻璃砸碎了,騙到交警部門的證明,再去保險公司理賠;製造車禍,把送來修的車開出去真撞,有著豐富經驗的修理工人們,可以撞得「剛剛好」,只會撞壞車的表面,不會傷到發動機等內部零件。

「貼心服務」造就騙賠途徑

在一筆筆錢流入汽修廠口袋裡時,車主卻渾然不覺。為了圖省事,越來越多的車主會將車委託給汽車修理廠代辦保險。而不少汽修廠卻往往將車險理賠當作自己的「生財之道」,一次又一次賺取騙保差價。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小額現場理賠、修車廠代理勘察肇事現場等服務,有時也是騙賠的途徑。一些保險公司為了提高理賠速度和服務質量,推出了此類舉措,但方便了客戶的同時,也放寬了理賠員和修車廠的權限。上述人士建議,保險公司應提高核賠水平,徹底杜絕汽修廠的騙賠行為。

對於車險行業整個騙賠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單靠一家保險公司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保險公司聯合起來,在行業內部建立一個「黑名單」制度,共享包括車輛和修理廠等在內的已被證實了的騙賠信息。「黑名單」一旦建立起來,騙賠「高手」將難以生存。

記者日前從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獲悉,上海即將研究制定車險定損修理的行業統一標準,目的就是打擊車險假賠案,提高賠款的真實性。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