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解析中國人壽的負增長

鉅亨網楊祺 上海


9月1日消息,在今年年初的系統內部工作會議上,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曾提出,要謹防保費收入負增長。

然而,從今年3月以來,中國人壽保費收入“負增長”的態勢,竟“頑固”地持續了5個多月,上半年的市場份額亦滑至39.2%。在中報業績發佈會上,中國人壽高層將負增長歸因于業務結構調整。

自去年8月開展的結構調整,讓保險公司的各種業務指標增增減減,各有變化。那麼,結構調整一定要以保費規模縮減為代價嗎?中國人壽的“負增長”背后的真相是什麼呢?

對于保費收入呈現“負增長”,中國人壽總裁萬峰顯得不以為然:“這是基于今年新的形勢,進行結構調整的結果。所謂保費負增長,是‘負’在躉繳業務和團險業務上。”


上半年,中國人壽收縮了團險業務,總保費和保單管理費收入僅為3.54億元,下降了46%。“中國團險的好日子已過去了,不會再作為主要管道了,占比會逐漸減少。”萬峰表示。

去年中國人壽借力銀保業務特別是躉繳型產品,保費規模增長迅猛。隨著業務結構調整令下,包括中國人壽在內的銀保業務“急刹車”,開始轉而發展長期期繳型業務和個險業務。“我們上半年大幅減少了三年期業務,整體來講三年期業務上半年幾乎微乎其微,十年期和五年期以上業務大幅度增長。”萬峰表示。

中國人壽中報顯示,上半年風險型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1.2%,投資型保單業務收入則同比下降15.3%,首年期交保費232.65億元,新單期交比例由去年的18.34%增加到了22.15%;10年期及以上期交占期交保費比重為46.3%,同比提高了15個百分點。中國人壽副總裁蘇恒軒在中報發佈會上指出,上述資料表明,中國人壽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

不過,在總保費和銀保保費均呈現個位數下降的同時,中國人壽個險期繳保費同比下降了15%,只有銀郵管道期繳保費占新單保費收入的比例,同比增至6.8%。

萬峰表示,中國人壽今年的策略是“穩中求進”,“進的是長期期繳等局部指標,穩的是保費總規模穩步發展。”

“轉型增效”亦是中國人壽的另一個工作任務。然而,在規模和效益之間取得平衡,並非易事。在去年高基數的情況下,收縮銀保業務和躉繳業務,使得中國人壽3月份以來保費收入出現負增長。萬峰坦言,在三年期業務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靠長期性十年期和五年期以上業務保持發展速度持平,“是非常難的”。

萬峰指出,公司之所以在年初提出“謹防負增長”是出于對整個行業的判斷,擔心今年由于銀保業務的收縮,全行業保費規模會出現大的降幅,“事實證明,我們年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並不是說我們今年就要負增長,我們今年的預算就不是負增長的預算。”資料顯示,上半年全行業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僅增長3.6%。

雖然7月份時,中國人壽仍未遏制保費負增長態勢,但蘇恒軒樂觀地表示這種形勢將在第四季有所改觀。中金公司報告認為,去年5~8月是中國人壽保費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預計保費收入同比增速的拐點將在四季度出現。

對于市場份額是否會進一步下降,萬峰表示不會擔心:“我們有很大的調整餘地,我們強調的是效益,是業務的品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