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誰來拯救政府公信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報)


轉折並不出人意料。在最近的上海「釣魚執法」事件中,從執法部門言之鑿鑿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取證手段並無不當」,到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最後認定的 「與事實不符,誤導了公眾和輿論,損害了上海和浦東的形象」,前後僅隔五六天時間。此類政府糾錯並不鮮見,在之前的 「真假華南虎」、「躲貓貓」、杭州鬧市飆車案中都有相同版本。問題是,類似的政府事後糾錯,是否足以彌補那些社會公共事件已經對政府公信力造成的傷害?

一項調查足以說明此傷害之大。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近日公佈了「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上海市因為交通行政執法部門的「釣魚執法」,成為排行榜上十大「輿情熱點事件」中最有損政府公信力的事件。

政府公信力屬政治倫理範疇,是政府通過自身行為獲取社會公眾信任、擁護和支持的一種能力,它實質上體現了政府工作的權威性、民主程度、服務程度和法治建設程度。在某種意義上,政府公信力是一堵「防火牆」,公信力越高的政府,群眾性事件發生的概率就越低。

具體到上海「釣魚執法」事件上,有人認為政府打擊非法營運無可厚非,但事實上,黑車「合理不合法」式存在,根本原因在於政府對出租車營運市場的行政管理制度。各地方政府利用行政許可手段「尋租」,高價出售出租車准運證,政府成為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導致了這個市場非競爭性壟斷,其中巨大的利益差是黑車難以杜絕的直接誘因。政府在出租車營運市場的公共服務上,明顯「缺位」。


政府在隨後打擊非法營運過程中,又未能依法行政。「釣魚執法」甚至被交通行政執法大隊當做整治非法營運的「創新之舉」。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規定不得以引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調查收集證據。以此為依據,「倒鉤」、「釣魚」等取證方法無疑是不正當執法手段。政府在「釣魚執法」中,確存有瑕疵,有權力濫用之嫌疑。

「釣魚執法」事件曝光後,面對公眾輿論,當地政府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調查事情真相,而是不負責任地發佈「取證手段並無不當」之言論。這與之前數起社會公眾事件中政府的第一反應如出一轍,政府大都採取了迴避、隱瞞等態度,直至最後無從逃避時,才出面糾錯。這其中,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是 「貓鼠遊戲」,博弈大於合作,這顯然與我們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目標相違背。

顯而易見,在「釣魚執法」事件的邏輯鏈條中,地方政府在行政理念、行政制度、行政行為上都有「失范」之舉,這對政府公信力定然是一種傷害。

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又有所區別。2007年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對全國28個省市居民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民眾對中央政府信任度最高,而地方政府則次之。這表明民眾對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上的不作為和亂作為的擔憂。

西方哲學家史裡斯·博克說,「信任是我們必須保護的東西,因為它就像空氣和水源一樣,一旦受損,我們所居住的社會就會土崩瓦解。」如何拯救政府公信力,已成為世界性命題。2007年聯合國舉辦的第七屆「政府創新」全球論壇,其主題就是「建立對政府的信任」。對於我們來說,重塑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也是地方政府當下所要面對的問題。政府公信力的拯救主要有賴於政府自身改革,寄希望於通過各種社會重大事件推動政府公信力建設,代價是昂貴的,比如孫中界的那根手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