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理財產品收益率破5未現開門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4 10:43

學軍

今年銀行理財產品“開局不利”,各家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全線下調。數據顯示,2015年首周共有781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為5.27%。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不同銀行類型產品收益較前一周全面下滑。其中,國有銀行平均收益從5.07%跌落至4.95%,在全部品種中“墊底”。專家建議,在預期收益率處於下降頻道的過程下,投資者應該優先購買中長期產品,從而提前鎖定相對高的收益率。

進入2015年,A股走勢持續攀升,上證指數也達到3300點左右。股市的持續高溫蔓延到銀行理財產品,很多市民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發現不少短期產品,且期限都有“零頭”,例如,14天、28天、31天……這些短期理財產品收益高,成為很多市民的首選。這些產品往往出現在季末、年末、節前,細心的市民發現,該類產品實際收益要比預期收益率低。由於理財收益率及理財本金在投資到期日與資金實際到賬日之間不計利息,所以實際收益率就會低於原本的收益率。購買短期理財不能光盯著收益率,還得注意起息日、清算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要經過申購和還本兩個清算期,其間有起息日、到期日、支付日等關鍵日期。

元旦過后,銀行整體資產池的產品收益率都不算高,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收益率特別高的理財產品出現。數據顯示,上周(1月10日至1月16日)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下滑態勢得到緩解,其中部分期限品種的預期收益率出現小幅回升。隨著新股的陸續推出,“打新”的資金需求將會繼續推高貨幣市場收益率。此外,融資融券的資金需求依舊熱切,滬深兩市融資與融券差額已經突破萬億元。專業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至少在短期內依然具有較大吸引力,但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趨勢並未改變,建議投資者近期可選擇期限長、收益率高的理財產品。

隨著大眾理財意識的增強,收益穩健且相對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但許多人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依然較為淡薄。銀行評測結果顯示,有50.2%的受訪者今年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該比例是近五年來首次突破50%。但是投資者最關注的依然是產品收益,其次才是風險以及購買的便捷性和銀行客戶經理的服務等。

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本周銀行理財產品周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2%,較上周提高了0.02個百分點。短期理財產品與長期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所降低,其中15天至1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周均收益率跌幅最大,較上周降低了2.9個百分點。從收益率分布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產品分別來自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其中,平安銀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以5.1%的預期收益率奪得了8天至14天同期限第一的位置;而交通銀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以13%的預期收益率居1至3個月期限產品的首位。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