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交易新規"落地" 期市縮量震蕩

鉅亨網新聞中心


政策層層加碼,商品市場也開始感受調控壓力。11月29日收盤時起,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同時執行新的保證金比例,受此影響不少品種成交萎縮。分析人士指出,交易新規的效果還需時間來體現,但相比于市場出現的震蕩,此舉背后的調控意圖更值得關注。

調控轉強 市場走弱

受監管制度收緊影響,11月29日,大豆、玉米、豆油等品種交投出現不同程度萎縮,其中豆粕主力合約報收3207元,下跌0.4%,成交量也從26日的105萬手減少至80.71萬手,PVC主力合約價格也下跌0.24%。鄭州方面,秈稻、PTA等品種主力合約也出現0.69%和0.28%的下跌。

金屬方面,11月29日,滬鋅主力合約收報17685元,雖然全日漲幅達2.11%,但仍未脫離11月17日以來的底部區域。同時相比上周五,29日該品種成交量和持倉量都有明顯下降,其中成交量從26日的205.49萬手下降至123.88萬手,降幅達40%,而29日持倉量也比26日少8054手。除了滬鋅品種,滬銅、滬鋁、燃油等品種主力合約的成交量都明顯減小。


調控意圖更值得關注

“大豆等品種的行情走弱,事實上正反映了調控措施在起作用。”通聯期貨分析師施海告訴記者,前期多個品種出現暴漲,包括棉花、白糖等,價格在一兩個月內迅速實現50%以上的漲幅,“市場表現已經遠遠脫離供需關系,純粹成為投機資金的炒作行為。”

投機資金的炒作使得市場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相關品種爆炒,導致現貨市場通脹水平迅速提高,而這又反過來催生期貨市場的再次上漲。

上期所表示,上調交易保證金比例的原因是近期國內外商品期貨市場價格波動較為劇烈,鑒于目前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且臨近元旦假期,因此防范市場風險尤為必要。

“調控措施的出臺也正是為了使過度投機的市場變得理性,為過熱市場降溫,”施海指出,包括提高保證金比例、取消手續費減免優惠、提高漲停板標準等調控措施直接增加了市場的投機難度,“炒作需要的資金成本增大了,封漲停板也沒有那么容易了。”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調控政策剛剛實行,效果真正釋放尚需時日。“從價格角度看,29日棉花、白糖、橡膠、鋅等品種都實現上漲,與上周五全盤皆綠的情況已經有所區別,這說明新規的利空效應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強。”某期貨人士告訴記者,增加交易成本固然阻擋了部分投機資金進場,但并不能根本改變流動性過剩的局面。

“有些人也許會因為交易成本提高而離場,而真正想炒的大資金并不會因為這么點手續費就輕言撤退。”這位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投資渠道很少,在房地產投資受限的情況下,資金只能流向資本市場,“除了股市就是期市,表面上看交易成本增加了,但是只要外面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他也只能繼續炒下去。”

施海也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相比于交易成本,更值得關注的是政策調控意圖。“措施的效果還需要時間來體現,但是防止過度投機、確保期貨市場穩定的方向已經很明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