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保濟丸滲西藥 香港擬設中藥GMP制度 7-8成藥廠恐被淘汰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0-03-30 11:39


百年老店「李眾勝堂」生產的保濟丸被驗出含禁用西藥成分,揭示香港中成藥的監管問題。香港衛生署強調,對中成藥絕非「無王管」,署方稍後將巡查全港約 500 間中成藥製造商,若發現有藥廠不符合法例要求,不排除要求廠商結業,長遠更會對中成藥藥廠設立「良好藥品生產規範 (GMP) 」制度。

有檢測機構表示,現時中成藥藥廠質素參差,若設立 GMP 制度,料現時 70-80% 香港藥廠被淘汰。業界則預期, GMP 制度令製藥成本增加,日後中成藥售價最少上漲 2 成。


香港《文匯報》報導,林秉恩表示,香港的中成藥絕非「無王管」,因為中成藥必須是「老字號」才可註冊,並要通過西藥成分及穩定性等測試。目前雖然未有強制要求中藥廠達到 GMP 要求,但相信已註冊的製藥廠已達到法例基本要求,署方稍後會逐一巡查全港 500 間中成藥藥廠,如發現需要改善的地方會作出勸喻,一旦發現違規或沒有改善空間,則可能要求藥廠結業。長遠會為中成藥設立 GMP 制度。

有報導指出,出事的保濟丸輕便裝由廣州一間廠房生產,事發後李眾勝堂才知道負責的員工,將生產線判予不合格的廠房製造,推算是因為藥缸生產西藥後未完全把西藥清洗,導致製造保濟丸輕便裝膠囊時,不慎摻雜西藥成分。

對此,李眾勝堂發言人表示,由於事件仍在調查當中,不會就報道作出任何回應。林秉恩則表示,藥廠採購原料,要肯定原料是合乎規格,不能把責任推卸予職員。至於個別職員有否法律責任,他稱要待進一步調查。

專門為中成藥製造商提供化驗檢證服務的浸大中醫藥研究所行政總裁方宏勳表示,生產線同時製造西藥及中藥是業內最常犯的錯誤,這是 GMP 制度下不容許的做法。

中成藥商會會長丁志輝亦承認,藥廠同時製造西藥及中藥甚為普遍,如果生產線製完西藥後,未有清洗乾淨便製造中成藥,便有機會交叉污染。他說,中藥材原為植物或動物,成分結構複雜,故藥廠應為原材料進行檢測,而「打粉」後亦應再做檢測。

對於港府計劃為中成藥設立 GMP 制度,方宏勳估計,現時 70-80% 藥廠將被淘汰。百成堂集團主席李應生則表示,要投資成為 GMP 藥廠,小型藥廠單是安裝雙重門、無塵冷氣等設備,涉款最少 1000 萬港元,若有多條生產線的大藥廠投資更上億元,連同試製藥物、審批需時最少 5 年,而日後製藥成本增加,料中成藥價格會上升最少 2 成。不過,他表示,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投資無門,例如想改裝廠房卻無人可以詢問,冀港府能提供協助。

[NT:PAGE=$]

《大公報》指出,李眾勝堂設立 4 個「保濟丸」退貨地點後, 4 天共收回逾 30 萬盒,今日將再增至 23 個退貨點。昨日,有市民陸續前往退貨,但批評回收價與公布不一,以及不接受水貨,程序混亂。其後,李眾勝堂表示,即使是水貨亦會回收。衛生署稱,李眾勝堂有責任回收水貨或行貨,並重申若發現李眾勝堂涉及違法行為,一定會依法辦事。

李眾勝堂新增四個分別在上環、西環、荃灣和沙田 4 間藥房的「保濟丸」退貨地點後,昨日早上已現退貨潮。其中在荃灣福來邨的聯興藥行,早上有 10 多名市民前往退貨,藥行負責人表示,兩日共收回超過 200 盒「保濟丸」。在沙田沙角邨的達成藥行,早上有十多名市民前往退貨,更有人一次退回 30 盒「保濟丸」,藥行負責人料稍後會有更多人退貨。

另有不少市民帶同水貨「保濟丸」往藥行退貨,藥行卻拒收,市民批評回收程序混亂。黃伯帶同拾樽裝「保濟丸」退貨,但藥房指是水貨,拒絕回收,更著他到北角總行辦理。藥房負責人陳先生表示,接獲通知,只回收盒底印有總代理香港萬得藥行代理的「保濟丸」。而在西環萬得藥房退貨的市民亦批評,輕便裝及拾樽裝「保濟丸」,每盒只可退回 12 元,與公布的回收價不一。藥房負責人郭先生表示,有部分市民不滿意回收價,原因是他們在其他藥房以 15 元、 16 元購買。

對於有藥房拒絕回收水貨「保濟丸」,衛生署副署長譚麗芬昨日出席公開場合後說,不論水貨或行貨,李眾勝堂都有責任回收,將再與李眾勝堂了解回收情況。她說,現時只發現輕便裝「保濟丸」有問題,懷疑製造商採用受污染的原材料有關,衛生署繼續跟進原材料來源。她重申,李眾勝堂是持牌中成藥製造商,將會調查是否涉及違法行為,若有足夠的證據,不排除依法辦事,已尋求律政司意見。

此外,李眾勝堂將「保濟丸」退貨點增至 23 個,並回收水貨,但不會回收過期的「保濟丸」;市民由今日起,可以前往有關的地點辦理退貨,但若持有超過 20 盒「保濟丸」,可致電 (25430503) 聯絡總代理安排退貨。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