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奢華

文匯報社論:ECFA瓜熟蒂落 兩岸互利雙贏 香港覓新定位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海協會與海基會昨 (29) 日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舉行簽字儀式。香港《文匯報》30 日發表社論指出, ECFA 的正式簽署,標誌著兩岸經貿合作進入制度化軌道,是繼去年全面實現「三通」之後,兩岸經貿關係的又一重大突破,兩岸經濟關係由此跨入了新紀元。

ECFA 顯示大陸的讓利措施,照顧了台灣中小企業及廣大農民的利益,對於爭取台灣民眾認同和支持兩岸和平發展有積極意義。兩岸交往日漸緊密,香港在兩岸的中介地位也面臨挑戰和機遇,香港應善用自身的金融優勢,在兩岸經貿合作上尋找新定位。


社論指出,據預計, ECFA 可為台灣每年省下近百億港元的關稅,充分顯示大陸在 ECFA 上是讓利予台灣。 ECFA 框架涵蓋了兩岸間的主要經貿活動,對於提振台灣本土出口,刺激島內經濟有立竿見影的作用。台灣是外向型經濟體,島內資源短缺,出口貿易是台灣經濟的命脈。近年為應對歐美經濟不景,區域化經濟在各地不斷加速,如果台灣仍然坐困孤島,只會令經濟民生進一步惡化。

ECFA 將為台灣經濟注入動力,化解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的「邊緣化」困境。而且, ECFA 放寬了台灣農產品進口大陸,受到台灣農民的歡迎,台灣農民不少屬於綠營支持者, ECFA 有助消弭他們對大陸的對立情緒,遏制「台獨」勢力。

社論認為, ECFA 同內地與香港簽署的 CEPA 相似。 CEPA 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通過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放寬市場准入條件、減少審批環節、提高通關效率等措施,形成制度性合作,促進了內地與香港經貿交流和經濟融合,為香港經濟注入了「強心針」。「一國兩制」構想最先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成功實踐,對台灣起重要示範作用。將 CEPA 的成功經驗運用於兩岸經貿關係之中,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過去香港擔綱兩岸之間重要的中介角色, ECFA 難免影響香港的傳統中介地位。但兩岸經貿融合對香港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兩岸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亦為香港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儘管台資銀行可以逐步進入內地市場,但實力及國際化程度都難與港資銀行匹敵,而且香港銀行在內地經營多年,在兩岸融資上仍是台灣企業的理想選擇。

香港一方面應鞏固金融業的優勢,特別在人民幣業務方面應不斷發展;另一方面配合兩岸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合作,加快發展檢測、認證等產業,提升香港競爭優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