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沒了收益 打新族失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打新”這一曾經被廣泛參與的投資路徑似乎已經封閉了。

WIND資訊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年的4年間,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IPO(首發)所能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率逐漸下滑,從短期投資而言,至今已經基本失去了參與的價值。

分析人士認為,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股發行市場化的不斷深入,同時近一年多的熊市也讓以往投資者對于IPO的熱情快速下降。

而就在近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主持召開經濟學家座談會并表示,要繼續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改善市場價格結構不合理狀況,切實解決新股發行價格過高和惡炒績差股問題。因此多數市場人士指出,從監管者的表態或許能看到未來的“打新”已經徹底不能再成為一種類似銀行存款式的投資了。


申購收益率

申購收益率無疑是吸引申購資金的最重要指標。WIND資訊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4年來的807只新股中只有133只的上市首日申購收益率超過了10酃,大部分新股的首日申購收益率不足5酃,甚至有85只新股的申購收益率為負。

由于申購收益率取決于中簽率和上市首日漲跌幅,因此,收益率為負的主要原因是上市首日即破發。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 年,IPO上市首日漲幅逐漸下降,其中最高漲幅為403.54%,創造這一紀錄的是2008年1月30日上市的達意隆。而最大跌幅為下跌23.16%,這是2011年4月28日上市的龐大集團的首日表現。

從上市首日表現的一頭一尾或許就能看出,市場對于新股的熱情在逐年下滑。但有意思的是,首日漲跌幅的變化并不代表申購收益率的變化。申購新股熱情的下降或提高新股的中簽率,因為申購資金受市場影響大幅銳減,從而導致了中簽率提高。

IPO申購資金規模的變化能很好地反映出投資者參與打新情緒的變化。2007年中國石油IPO時所凍結的申購資金總量為3.3萬億,2008年至2009年,一級市場囤積資金總量還能達到萬億左右,2009年年底至2010年,IPO凍結的申購資金已經下降到5000億元以下的水平,而到了2011年,平均每周參與一級市場IPO的打新凍結資金總量最低時僅有1000億左右的規模。

中國財經信息網的一項調查顯示,2011年以來,不愿意參與新股申購的股民比例幾乎一致保持在40%以上,而這一比例大部分時間甚至超過60%。最新的統計顯示,不參與新股申購的比例為67.5%。

雖然上述調整樣本并不算充分,但多數市場人士認為,這樣的數據還是能夠反映實際情況的,“或許現實的比例會更高。”在中信證券上海某營業部的負責人看來,他所認識的投資者中,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放棄了“打新”。

新股表現

事實上,以往有關IPO的投資方法中,除了申購新股獲得收益之外,還有一種僅在二級市場進行的方式,就是在新股上市當日買入,短期內拋出,很多時候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上述中信證券營業部的人士介紹說,“曾經有投資者就是在每只上市新股當天就集合競價買入,一周后拋出,年化收益率也很可觀,甚至某些年份能夠達到200%以上。”

但是2008年至2011年,這種投資方法顯然已經沒落了。本文對新股上市當天即上市之后一周和三個月分別進行了考察,WIND資訊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423只新股上市當天的收盤價低于開盤價,也就是說如果在上市當天集合競價買入新股就會有52.41%的可能出現虧損,而這樣的比例顯然是不適合投資的。

據統計,2008年至2011年4年間的807只新股中,有519只上市一周后股價比上市當天下跌,也就是說,在二級市場參與新股,一周內有64.31%的虧損可能。可以發現,上述中信證券人士所說的投資方式也早已很難實現盈利了,更別說創造如此驚人的收益。

而對于機構來說,申購新股也不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了。

由于機構申購到的新股需要在三個月之后才能解禁,因此我們重點關注了三個月之后的新股表現。WIND資訊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年之間的807只新股,上市三個月之后只有227只個股上漲,其余下跌的新股雖然并不意味著申購到新股的機構就會出現虧損,因為只有破發才能導致虧損,但三個月之后新股近四分之三的下跌概率以及上市當天漲幅的大跌縮水,也意味著機構參與新股投資的收益不會令人滿意。

最近的跡象表明,參與申購的公募基金已經在明顯減少,繼續參與打新的社保基金則出現了虧損。

而分析人士指出,新股發行的不斷市場化還可能加劇一級市場申購資金收益的萎縮。

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日前主持召開經濟學家座談會,在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后,郭樹清表示,要繼續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改善市場價格結構不合理狀況,切實解決新股發行價格過高和惡炒績差股問題。

而同時,這種不斷加深的市場化改革,也將影響到中介的行為。目前,中介費用主要包括承銷保薦費用、信息披露及路演推介費用、審計驗資費用、律師費用、評估費用、股份登記費及上市初費、網上及網下配售結果驗資費用等。數據顯示,中介費用雖然沒有降低,但未來融資規模的下降也將導致中介費用、尤其是承銷費用的下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