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警惕"三年大變樣"背后的政治周期效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5-27 08:50


媒體日前報道,河北某國家級貧困縣,去年財政收入僅1.3億元。今年,縣里為實現“三年大變樣”,計劃年內完成20多億元的市政工程建設,并在沒簽訂補償協議、沒對群眾進行妥善安置情況下,用10天完成33萬多平方的拆遷任務,使1000多戶群眾的房屋被拆,土地被征用。

在年財政收入僅1.3億元的貧困縣,投資20多億元,強推“三年大變樣”,錢從哪里來?3年后,會不會是個“半拉子工程”?內蒙古清河縣的教訓歷歷在目。該貧困縣年財政收入僅3000多萬元,曾計劃投資61億元,建設一個新城;10年后,清河新區卻成了一個爛尾城,廣受人詬病。

廣平縣強推“三年大變樣”,乍看是該縣所為,實則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省里在各地統一推行“三年大變樣”工程,其愿望是好的,但各地的經濟條件不同,統一推行,難免有“趕鴨子上架”之嫌。為了不拖后腿,貧困縣也只好“急行軍”,違法強拆,不然一票否決,縣官的“烏紗帽”難保。于是,在政績考核的指揮棒下,縣級官員開始了政治晉升大比拼,力爭考核排名靠前,晉升一級。正是在此考核動力的推動下,我國的中小城市日新月異,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有資料顯示,我國662個城市、2萬多個建制鎮中,約有五分之一的城鎮建設在搞寬馬路、大廣場、豪華辦公樓的形象工程。殊不知,官員的政績有了,老百姓卻遭殃。民心工程變成了“形象工程”,民生工程變成了“政績工程”,勞民傷財,貽害無窮。

其根源,說穿了,就是“誰要影響上級官員一下子,就會摘掉誰的官帽子”。因為我國對地方官員的考核是由上級領導說了算。縣級官員的任職一般是3年一周期,因而才有“三年大變樣”。殊不知,地方經濟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3年時間又太短,于是,相互攀比,急功近利,制造吸引人的眼球經濟,成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首選。這種現象暴露出一些人的不良政治動機,也折射出了現行政績考核體制的弊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