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溫州民間信用的救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1-30 07:54


對于溫州來說,重建民間信用,要引導民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完成溫州經濟的產業升級換代。

溫州民間金融問題仍在困局中求索。


按照當地政府2011年9月份的政策措施,政府當時重點是保持局面穩定,禁止高利貸惡性討債,讓企業獲得舒緩空間,并將一些高利貸期限從9月份延長至農歷新年之前。但期間并沒有新的大額資金來盤活這條超級資金鏈,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機構均無力在短期內消減龐大高利貸資金的潛藏風險。

臨近年關,企業主逃跑現象仍有發生,溫州楠溪江農業集團、海鶴藥業、潘發實業等新的企業名字先后出現在問題名單上。當地法院也開始謹慎受理高利貸案件。

專家認為,溫州民間金融體系的問題,除了整個金融體制原因外,最大的原因是溫州的實體經濟出現了問題,包括產業空心化、產業升級落后以及企業家過度涉及資本市場。不少企業成為民間金融鏈條的融資平臺,實業發展空有其表。

與此同時,這種民間危機也在向傳統金融機構蔓延,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連續幾年下降后首次出現上升。據當地銀監分局人士估算,不良率將從2011年年初的0.4%上升至目前的0.7%~0.8%左右。

“金融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要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剛剛結束的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金融的核心問題。對于溫州來說,無法回避的路徑是,重建民間信用,引導民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完成溫州經濟的產業升級換代。

民間信用體系坍塌

每到年關,企業都要支付工人工資、原材料等費用以及歸還銀行到期借款。往年這個時候,有企業找新中國第一家私人錢莊創辦者、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借錢周轉時,方幾個電話就能搞掂。“現在無計可施,因為跑路太多,民間的錢變成死錢了,有錢的也不愿意借,這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方培林說。

溫州當地的一位金融律師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至今,民間借貸案件有增無減,法院面臨較大立案壓力。

本刊記者近日獲悉,2011年上半年還為重組湖北藍田股份而忙碌的溫州楠溪江農業集團,因借殼上市未獲成功,出現資金鏈斷裂,坊間傳聞其涉及的民間借貸資金有數億元之多。

此前的11月份,當地網站披露溫州潘發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兩人均已跑路,涉及民間借貸9000多萬元人民幣;同時,海鶴藥業董事長葉可為因向民間融資13億元,其主動向政府尋求重組,目前公司已進入資產清查核算階段。

據當地媒體報道,2012年1月14日,湖南省岳陽市溫州商會會長白洪光在其溫州市區百里路一大廈9樓的辦公室內自縊。

加上之前的甌海信泰集團、浙江麥浪實業,以及宏牛、嘉甸、星際等鞋業老板的跑路,一年來溫州地區企業主及高利貸者跑路、自殺的案件尚沒有準確的統計。

跑路潮下,溫州長期以來較為穩固的草根式金融信用體系被打破。“以前,兩個熟人之間借個錢,打個借條就可以,現在溫州人彼此不再那么信任了,借錢必須要抵押或擔保,或者干脆不借。”溫州當地一位金融監管機構的人士說。

民間信用體系的破壞,對企業來說增加了營運成本。同時,企業從銀行貸款大多采用捆綁擔保方式,一家企業跑路,影響整個擔保群、擔保鏈,并開始波及金融機構。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溫州有關部門監控到的87家問題企業,涉及銀行貸款15.86億元、票據9.06億元,這些問題企業的一級擔保鏈企業153家,涉及銀行貸款50.75億元;二級擔保鏈企業353家。

為緩解系統風險,溫州銀監分局從2011年11月開始,對捆綁式擔保進行隔斷,將單筆的貸款一一拆解。

記者同時獲悉,銀行業也開始未雨綢繆。目前溫州當地的各家銀行開始準備應對今年一季度的企業違約風險,儲備法律人才或進行相應的組織結構調整,加大對不良資產的清收力度。

草根金融的死結

一位曾參與信泰集團重組的人士對本刊記者說,目前信泰集團的重組因資金無法到位而陷入停滯。

以現代銀行業為主的正規金融,和以合會、集資、民間借貸為主的傳統資金市場二元并存的結構,曾被認為是溫州金融30多年改革創新的一大特色。當地政府認為,這種二元金融結構與當地個體經濟、中小企業的發展相輔相成,起到補充融資、風險投資和優化資本結構的重要歷史作用。

在溫州經濟發展初期,民間資金對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溫州,市場主體的98%是民營企業,其中80%為中小微型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很難在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的情況下,經營過程中往往依靠草根金融的支持。

但最近幾年,溫州草根金融的短板日益凸顯。在操作方式上,溫州的民間借貸普遍沒有擔保和抵押物,雙方借貸只憑一張借條,有的連借條都不用,完全靠口頭信用,在借錢方出現虧損或破產時,出借資金的一方就會面臨極高的信用風險。

當這種模式進入銀根緊張的2011年時,隨著民間資金大規模參與到資金炒錢的行列,實體經濟的回報已經不可能覆蓋高昂的資金回報敞口,企業主消失、逃跑就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現象。

溫州市政府的一位官員認為,溫州今天的民間金融危機,與大的經濟環境有關。由于溫州中小企業外向型依賴程度達60%,有超過70%的溫州中小企業直接或間接出口。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找不到投資出路的民間資金開始追逐各種資產投資。

同時,民間資金的逐利特性,也讓資金自然流向回報較高的行業和方向。

2008年后溫州的資金開始撤離實業,一些中小企業無心于生產,并且將從銀行獲得的部分信貸資金用于民間借貸,或轉向高回報的資本市場。炒股、炒房、炒大蒜等變得司空見慣。數據顯示,2010年溫州百強企業中,一半涉足房地產。

2011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趨緊,加之生產資金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勞動用工成本的提高,溫州中小企業利潤空間緊縮,實業普遍虧損。

隨著民間信用體系的坍塌,溫州民間草根金融的“死結”表露無遺。上述當地民間借貸參與者認為,這種沒有擔保、抵押以及缺乏有效監管的民間金融體系,本身存在金融缺陷,隱藏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

“信用破壞不是一兩天能夠恢復的。”方培林說,要通過健全民間金融體系,在民間借貸鏈條中引進擔保機構和中介,輔之以陽光化運作,使整個鏈條趨向合理,慢慢建立新的民間信用體系。

根在產業升級遲滯

4年間,溫州模式似乎有了從天堂到地獄的經歷。

在2007年,溫州民營經濟當年的經濟增加值為1741.14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為80.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個百分點。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溫州的民營經濟遭受重挫。以2011年1~7月的數據為例,溫州市規模以上326家虧損企業的虧損額為6.4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加2.2億元,同比增長52.2%,比2011年初上升了27.1個百分點。

溫州區域經濟出現的困境,在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秩清看來,本質的原因是低端產能過剩所導致,這也是溫州中小企業普遍遭遇困境與危機的一個根本原因。“會做襪子的企業太多了,但全世界的銷售量只有那么一些。”

溫州的產業是在中國短缺經濟時代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很快發展起來的。隨著經濟發展,溫州的這些低端產業的競爭優勢漸漸失去。

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顧問保育鈞認為,溫州產業應該在2008年后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但絕大多數企業因缺少整合資源,沒有及時地兼并重組。同時,溫州中小企業存在制度缺陷、管理粗放、急功近利、盲目擴張等問題,在管理、技術和經營上也缺少創新,風險防范機制嚴重缺損。

企業的轉型升級客觀結果是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但這兩者的前提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企業主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一是地方政府職能方式的轉變。

楊秩清認為,當前溫州企業家的能力、文化和價值觀已不能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企業家行為方式已發生轉化,熱衷于投機性的盈利,對實業失去了興趣。而地方政府職能弱化、淡化,缺少對企業的引導。

“無為而治”已經不適合當前的經濟形勢,浙江省工商聯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表示,在產業轉型方面,浙江企業已經有些落后于江蘇等地。

“相當一部分低端制造業應該在產業轉型升級中安樂死。”楊秩清說,淘汰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空間的平面轉移,一種是縱向升級。

保育鈞也認為,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必經的一個坎,經過陣痛后重新洗牌,這也是市場的一個自然選擇。

當地一位官員也表示,溫州當前最大難題是實業難題,實業經濟模式已經不足以支撐溫州的經濟發展,引進新的產業結構是必然趨勢,溫州應該借此次民間借貸危機完成產業升級換代。

金融創新亟待破局

楊秩清告訴記者,溫州民間借貸危機從內因看是溫州企業家對實業失去興趣,熱衷于賺快錢和投機性盈利,是資金資本化、資本熱錢化的結果。從外部原因看,新老36條鼓勵民營經濟進入的領域,在現實中民間資本仍難以進入,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金融領域。

“大量的民間游資找不到正常出路,轉而進行資本炒作,想錢生錢。”保育鈞說,如果允許民間資本創辦銀行,大量的游資也許就能規范運作。

2011年11月,溫州市政府確立了金融立市政策,宣布全面實施“1+8”地方金融改革創新戰略,旨在讓民間資本借貸合理化、陽光化。

當中的一個方案是,以公開招標方式,在三年內發展成立120家小額貸款公司,有望吸收民間資金800億元人民幣。并規定一定比例給溫州以外的企業,以鼓勵溫商回歸溫州創業。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長周德文認為,加快金融改革,政府應開放小銀行注冊登記,將地下資金引導到地面,讓民間借貸公開化、合法化,建立規范的民間借貸市場。

據悉,溫州綜合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已經上報,系列金融改革方案正在實施推進,目前溫州江濱路的金融商務區也已開始動工建設。

同時,為及時了解和掌握民間資金動向,防范和化解民間金融風險,溫州市政府試點開展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

方培林認為,民間借貸登記中心如果僅是為了登記是沒有意義的,應該引入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鼓勵老百姓民間融資,恢復民間借貸。

在增設金融機構上,溫州市政府積極申報設立僑資民營銀行、溫州信托投資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組織。

溫州銀監分局監管三處處長李鼎認為,增設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必須重整,目前的多頭監管和監管體系不健全不足以應對潛在的金融風險。

“溫州問題不是金融機構數量不夠,而是結構上的問題,包括銀行信貸結構、溫州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等。”上述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官員說。

不過,楊秩清認為,金融改革和實業的發展應該有一個協調過程,金融是產業之母,溫州經濟主要靠的是草根民間金融,溫州危機表現出的重災區也在民間金融領域,客觀上金融改革見效快,因此,改革應當以金融為先導。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稱,目前小貸公司只能從批發機構獲取資金增加杠桿,而這受國家利率市場化問題的束縛,只有真正的利率市場化,如此大銀行也可以為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批發資金獲利,這種情況下,銀行肯定有積極性。(財經國家周刊)

(賈芳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