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部長們異口同聲:慎重對待“退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4日早間進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階段重點討論了雙方對歐債危機的各種認識,并就若干問題表達了一致的看法;中美部長們都認為,對于“退出”戰略的時機選擇一定要很慎重,實施的步驟一定要扎實穩健。
據每日經濟新聞5月25日報道,24日上午,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經濟對話議程進行了第一個專題會議,題目是“促進強勁的經濟復蘇和更加持續平衡的經濟增長”。據國家發改委官員透露,與會的中美部長們就刺激政策“退出”一致表示要慎重對待。
分歧: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經濟對話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共同主持。王岐山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在這次對話中,詳細了解美方關于逐步消除對華高技術出口障礙、平等對待赴美投資的中國企業、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隨后表示,中國對美國將放松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的跡象表示歡迎。他重申,放松管制有助于平衡兩國雙邊貿易。“希望改革是實質性的,而不是雷聲大,雨點小。”陳德銘說。
遺憾的是,中美昨日未就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完全達成一致意見,陳德銘透露,中美將在于美國舉行的第21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繼續討論該問題。
雙方昨日在中美經貿合作問題上進行了深入交談。主要涉及的問題有:貿易平衡的問題;改善雙邊投資環境的問題;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多哈回合談判進程。
王岐山對此希望,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共識下,雙方能提出一些具體的對策來防范貿易保護主義。
共識:刺激政策退出要慎重
24日早間進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階段重點討論了雙方對歐債危機的各種認識,并就若干問題表達了一致的看法。
王岐山指出,歐債危機增加了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難度,防止危機蔓延是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與會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也表達了中方的擔憂:盡管歐洲債務危機的規模和范圍還沒有那么嚴重,但由于歐洲是世界經濟總量中最大的一塊,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仍將對中國出口的復蘇造成影響。
這一表態成為昨日會談的共識。張曉強會后表示,從總體上看,目前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又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的不確定性,所以中美部長們都認為,對于“退出”戰略的時機選擇一定要很慎重,實施的步驟一定要扎實穩健。
另一個共識是,中美雙方均表示,支持歐洲盡可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同時支持歐洲采取的行動。
焦點:人民幣匯改主動推進
對于各界關注的人民幣匯率話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作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代表,蓋特納隨后對“中國認識到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重要性表示歡迎”。
美林證券經濟學家陸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各方姿態表明,中美已經在人民幣問題上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即從盯住美元到一攬子貨幣的政策。但升值幅度、時機的選擇等問題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在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影響尚未明朗的情況下。
陸挺認為,奧巴馬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說法在悄然改變,以前用的是??“升值”,現在傾向于用“彈性”一詞;而央行近日發布的貨幣政策報告再次提出“參考一攬子貨幣”調節匯率;同時,IMF和國際清算銀行也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這些都被看成是中美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已經達到某種共識的“證據”。
不過,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制定貨幣政策多數需要考慮的重點因素還是國內因素,國際因素也會對貨幣政策的決定有所影響,但影響往往要小于國內因素。周同時否認了IMF有關于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報告。
(郭建英?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